相信看过《汉书》或者天下霸唱《鬼吹灯》系列的朋友,都会不由自主地对神秘的西域三十六国,尤其是楼兰古国心驰神往。

遥想千年前的东汉时期,那位投笔从戎的班超,某天突然拍案而起,对着办公室里众位得过且过的同事们一脸嫌弃地大喊道:“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如此豪言壮语,掷地有声,不愧是大汉健儿!

其后,班超多次出使西域,以区区数十众摄服鄯善,平定于阗,龟兹,疏勒等西域三十六国,以夷制夷,成功驱逐了当地的匈奴势力,扬大汉国威于万里之外。

然而,到了两晋时期,丝绸之路上的西域三十六国就因为风灾沙暴等自然灾害渐渐消失于历史之中。等进入大唐盛世,著名的高僧玄奘法师西行天竺取经,路上对于曾经西域三十六国的所见所闻,已是断壁残垣黄沙漫天,再不复昔日之盛况。

曾几何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正是藩篱在,荒漠成乐园;藩篱去,人间沦鬼蜮。试问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当遮挡风沙的自然屏障荡然无存的时候,再繁华灿烂的文明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就连后悔都来不及了,望慎思之!

回顾历史,在各类古籍中也记载了不少相关的奇闻轶事,如今就摘录一二,聊做分享。

更多古今异闻,尽在《山海异语》!

《阅微草堂笔记上.卷三.风灾鬼难之域》:根据唐太宗时期《三藏圣教序》的记载,所谓的风灾鬼难之域,似乎就在土鲁番等地附近。

往往在这些沙漠附近赶路的独行旅客,由于风沙很容易迷失方向,走得太久不免产生了幻听幻觉,一旦突然感觉听到有人在呼叫自己的姓名,往往会忍不住随之而去,最后不免葬身于风沙之中。

另外,在南山还有风穴,足有水井大小,无时无刻都有大风从里面吹出。一旦有大风沙降临,往往在数十里外就能听到哗啦啦的波涛之声,再过一两刻钟,大风沙就会席卷而来。所幸风沙肆虐的区域大概只有三四里那么大,有经验的人会提前跑开进行躲避。

倘若实在避之不及,也可以用绳索将商旅的车子围成一圈串联在一起,行人就躲在中间。等风沙到来之时,车子围成的防护栏就如同江海之中的一叶扁舟,颠簸起伏摇摆不定。

如果是独行的商旅遇上了大风沙,那么很可能就会被大风沙席卷而起,如同风中枯叶,水中鸿毛,最后也不知道会被吹到什么地方去。

每次大风沙都是自南向北而起,数日之后自北向南而归,循环往复,如同人之呼吸一般。

作者纪晓岚在西域乌鲁木齐当差的时候,曾经接到过一些相关的官府公文,有说某天巡逻的军士人马被大风沙吹到了岭北,从此杳无音讯;也有说是某天午刻,突然有人犯从天而降,众人抓住后一看,发现是特纳格尔的囚犯徐某。更巧的是,来日又接到特纳格尔的县丞禀报,说是徐某昨天不知去向,原来是被大风沙席卷到了二百里外的地方。这在当地也是时有发生,算不得什么异事。

而根据徐某自述,当他被突然爆发的大风沙席卷而起的时候,只觉得身不由己,在半空中像车轮一般旋转不定,眼睛根本睁不开,耳朵只听到巨声如万鼓齐鸣,呼吸都是若有若无,过了良久方才恢复正常,一切恍如隔世。

根据《庄子》记载:“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气无所不之,不应有穴。盖气所偶聚,因成斯异。犹火气偶聚于巴蜀,遂为火井,水脉偶聚于阗,遂为河源云。

叹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藩篱在,荒漠成乐园,藩篱去,人间沦鬼蜮!莫要再让绿水青山沦为风灾鬼难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