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教育模式来自西方的科学体系,和我们传统的师徒私塾教育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本来两种体系,被我们整合到了一起,结果变成了四不像。
西方的教育一方面传授验证的科学,一方面又让孩子大胆的质疑,至于伦理道德和做人,基本交给了宗教,特长个性交给了绘画音乐等艺术熏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运转。
要想效果良好,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资源的公平和经济能力的富裕,可以允许学习和选择所谓的无用之学,很重要但不一定能带来好收入的学科。
通俗一点讲,人家富足,孩子可以按照兴趣爱好选择学科和职业,犯不着为了钱,委屈自己!
同样的教育在第三世界就是灾难,谈不上效果,吃不饱饭还谈艺术,不是不可以,但很少很难!
?
我们传统的师徒教育,属于精英范畴,不是普通人家孩子可以承担的。
老师按照:传道 授业 解惑 来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一般还包括琴棋书画,风土人情等。如果要和现在类比,可能就相当于个性化的名师培养吧!
属于全方位的教授,其实对于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对于德的要求,对于思想的培养是第一位的。简单的说,一个全才,从道德艺术文学绘画各个方面,答疑解惑,因才施教。
一个是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一个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来对应的施教。
西方的教育是自己选老师和课程,东方的是选一个好老师,家长选的,让他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两者其实归途一致,学生在做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没有所谓的苦,而是自觉的努力罢了!因为起码保障了相对的兴趣爱好了!
?
所以读书不是一件苦的事情,至于历史上的寒窗苦读,只不过是一个比喻和文人的自我标榜,自己选的,自己走,有什么哭闹的? 大多不过是没有好的老师,走了弯路的感慨!
要不怎么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
形式是西化的,思想是中国的,用中式的思想来按照西式的组织,不给学生选择兴趣和老师的机会。
简单的说:我们只取了形式,没有配套的架构。对于学生的道德思想等核心教育,既没有西方的宗教作为配套,更没有私塾一对一的辅导,更没有家长以身作则的熏陶,所以我们失控了道德和规则的培养。
我们用西式的考核办法来衡量教育结果,却没有东西方同时在乎的道德的软性约束。结果是分数等可以量化的指标成了好坏的标准。
学生当认为学习是痛苦的,不能按照兴趣,不能被老师因材施教,做一些不认同的重复训练。
最可怕的是我们大人们认为,学习就是吃苦,就应该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压抑和驯服自然成了保障所谓成功的必要条件。
同样的学习和努力,如果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愿意,不管是自己选择,还是老师的分派正好是他的选择,那么再多的作业再多的学习,他们不会认为苦。冬东西方的教育都可以让他们快乐。
学习不是一件苦事,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得到后的快乐!
“学海无涯苦作舟” 害了一代代人!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