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王 贤 本报通讯员 郑海鹏 毛汉珍

图一:夜间“天窗”点施工现场。 王贤 摄

图二:太原北中环路跨铁路桥转体施工。 于占通 摄

在铁路营业线施工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在如期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确保行车和人身安全。有这样一支铁路建设队伍,他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施工难关;他们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他们科学管理、精心组织,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文化;他们敢为人先、挑战极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支队伍就是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历史选择了他们

翻开中铁六局集团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辉煌的过去。

2004年1月,北京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铁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丰台桥梁工厂4家企业重组为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每个成员单位都经历了光荣的发展历程,都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立下过赫赫战功。他们参与过京广、京沪、京山、京九、京包、石太等20多条铁路干线和北京、天津、太原、呼和浩特等大型铁路枢纽建设及多次扩能改造工程;参加过京广、京山、京秦、京九津浦等铁路干线提速技术改造;还参加过北同蒲、京秦沈、京沪、浙赣、石德等营业线技术改造工程以及大包线电气化技术改造、北同蒲线应急扩能改造、大秦重载铁路扩能改造和达标建线等工程。

北京铁建公司、太原铁建公司曾多次荣获国家级 “优秀建筑施工企业”称号,呼和浩特铁建公司承建了内蒙古地区70%的铁路工程,丰台桥梁工厂推广了中国第一孔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以及第一根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电杆和管桩,曾是全国钢结构和铁路钢梁生产最高水平的代表。

因专注而专业

中铁六局集团自成立以来,立足于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地铁路市场,积极拓展成都、昆明、南昌、武汉、哈尔滨等区域市场,经营发展区域不断拓宽。10年来,集团员工在铁路营业线封锁施工5万余次,临近营业线施工50余万次,要点施工正点率达99.9%以上,以安全、质量、环保、工期为重点,以增强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实现工程履约率100%、各类工程验交合格率100%。

全国首例重型钢桁结构新型雨棚——北京西站站台无柱雨棚工程。集团制定并实施了 “场外整体拼焊,分段解体运输, ‘天窗’点内吊装,空中对接焊联”的施工组织方案,保证了北京西站站台无柱雨棚大跨度重型钢桁架的组焊精度和质量,解决了超大货物铁路运输和吊装安全等技术难题,成功实施了人工挖孔桩和承台施工、钢柱吊立施工,在不影响旅客乘降的条件下采取了大面积雨棚吊顶“无架吊顶”工艺,实现了运输组织和施工组织的有机结合。

营业线扩能改造样板——大秦线2亿吨扩能改造工程。它是现代化重载煤运通道的示范性工程,集团员工按区域合理分块、按专业系统分工,“开工即是决战”,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出色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创造奇迹的综合铁路工程——石家庄铁路枢纽货运系统迁建工程。该工程是一项涵盖线上线下、站前站后、 “四电”系统集成的综合性铁路工程。集团员工在施工中创造了电务施工的奇迹,实现了 “平安货迁”和“精品货迁”,成就了 “顾全大局、勇于履诺、顽强拼搏”的 “货迁”精神,书写了燕赵大地的 “货迁”传奇。

极为罕见的铁路营业线施工——津秦高铁5标段工程。秦皇岛站改造工程既有行车设备分属北京、太原、沈阳三个铁路局管理,京哈线、北戴河站是暑期重要的专运通道,既有秦皇岛站既连接着通往东北三省的京哈线、津山线,也连接着晋煤外运的大秦线,施工协调的难度相当大。经过多次研讨,秦皇岛枢纽采用了 “八步过渡”施工方案。在施工中,高级别要点次数之多、临近营业线要点次数之多,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实属罕见。

短平快的急难险重工程——集宁南站站改工程。该工程是内蒙古西部地区通往内地的重要能源通道,天桥施工点与高压接触网距离仅2米左右,车站平均每20分钟接发一趟客货列车,每天接送旅客8000多人,作业地段线路股线间距为5米。集团员工仅用3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施工任务并交付使用。

开转体施工先河之战——太原市北中环涧河路立交桥工程。在太原市北中环涧河路立交桥上跨石太客专和既有石太铁路4条正线转体施工中,集团员工在地下管网拆改复杂、作业场地极度受限等困难条件下,从根基施工到转体完成,仅用了104天时间,开了全国市政工程中不等跨变截面曲线双幅同步转体立交桥施工之先河。

10年来,集团高质量、高标准地参建了京津城际铁路、京沪、京广、津秦、厦深、大西等6条高速铁路,石太、胶济、温福、合福、沪昆、石济等6条客运专线,铜九、南疆等数十项新建铁路工程,石德、南同蒲、北同蒲、大秦线重载等多条营业线提速和扩能改造施工,北京、昆明、贵阳等十余项大型铁路枢纽新建及扩能改造工程。一项项工程难关的攻克,逐步确立了集团在营业线施工领域中“王牌军”的地位。

因专业而权威

2004年重组以来,中铁六局集团始终以铁路营业线施工为核心竞争力,所承担的铁路工程中营业线施工占70%以上,以此为依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集团在铁路第四次大提速既有线改造施工中总结提炼的 “两图一表”施工技术已作为营业线施工组织的骨架,在历次提速和营业线技术改造施工中推广应用,还被写入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营业线施工的规定。集团积极开展施工组织和技术创新研究,采用 “全专业、模块化、主体交叉”施工组织方案,先后完成了太原、石家庄等大型铁路枢纽和站场改造施工,实现了复杂条件下大型车站改造中施工组织与行车组织的有机结合。集团在下穿石太客专框构桥顶进施工和上跨京津城际铁路大吨位混凝土箱梁高位顶推施工中,开创了国内涉营业高速铁路施工技术先例;在温福高铁施工中,成功灌注全国首例32米双线移动模架箱梁,首创性地采用了场制900吨级箱梁内模与整体钢筋骨架一次性吊装技术。集团还承建了当时国内客运专线跨度最大的系杆拱悬浇连续梁——跨北京四环路连续梁桥、国内最大跨度的准朔铁路黄河特大桥和广珠铁路虎跳门特大桥。在 “四电”工程专业施工中,集团全面掌握了“四电”集成超长距离通信、高新领域综合系统的智能化建筑安装和设备调试等一大批新技术、新设备安装工艺,取得了集团从线桥、房建、 “四电”到设备安装调试施工全项目、全专业、独立承建、一次全面开通的综合工程施工能力的新突破。

在营业线施工领域,集团技术人员创出的既有框架桥顶板顶升加高净空施工工法被评为国家级工法;营业线换铺38号道岔施工工法等7项工法被评为省部级工法;主持和参与编写了 《铁路营业线施工技术规范》《营业线框架桥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多项行业规范和企业标准;发布的 《营业线提速综合施工技术研究》获铁道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北京南站改扩建工程综合施工技术研究》获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

10年历程,硕果累累。集团承建的营业线工程中,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3项,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项,获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年奖1项,获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7项;6项工程被评为 “全国优秀焊接工程”,1项工程被评为 “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

多年来,集团不仅锻炼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还培养出了很多营业线施工领域的权威专家。目前,集团拥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300余人;拥有一级建造师300余人,高技能人才1000余人;3位专家被认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铁路总公司有关领导评价中铁六局集团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施工队伍,尤其是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干得非常出色,打出了气势和水平。多个铁路局领导也表示,集团是一支诚信守约、能打硬仗的队伍。

因文化而闻名

经过10年,集团打造了营业线施工的管理文化。

在多年的营业线施工中,中铁六局集团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也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集团一直秉承 “人品至上、诚信为本”的理念,传承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 “十种意识”为支撑,以“四为方针”为引领,构筑了 “精神高地”,以文化传递力量。这成为中铁六局人南征北战的有力保障。

安全文化建设让标准化施工全面推进。集团始终把营业线施工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健全安全责任、安全监控、安全防护、应急处理和责任追究 “五大体系”,细化制定了《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办法》和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集团还编制了营业线施工安全动漫和文化手册。

结合工程项目布局及生产组织模式,集团成立了7支安全稽查大队,加强群众安全监督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岗岗有责”的要求和安全生产逐级负责制,将安全责任全面分解落实到各个层级和具体岗位,构建了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安全监管网络。

精细管理文化处处渗透。如果没有精细的管理,安全就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把每一项急难险重工程均化于无形,把每一项施工的千钧之力落于绵掌,集团依靠的就是精细管理。

集团全面辨识和界定营业线施工类别,分级建立台账,纳入营业线施工管理流程。集团还开展危险源辨识系统工作,有效控制安全风险。

强化专项施工方案落实。集团下属项目部对方案落实全程监控,子(分)公司对关键、特殊工序全面监控,工程管理部、安质环保部对重大方案落实进行重点管控。

施工中重点把握 “点前准备、点中盯控、点后防护”三个关键。集团严格执行点前会议制度,点中利用“两图一表”进行严格管控,点后及时清理现场,抓搞好安全防护工作。至今作业人员传唱着一条条营业线施工口诀: “功夫在点前,准备工作是关键。” “点前准备把三关,方案、交底和演练。” “点前准备是否到位,平推检查逐项核对。” “交底清、分工细,旧料堆放标区域。” “点前分工安排到位,点中力免越级指挥。”“行车人身保安全,立体防护是关键;封锁开通保正点,工电配合是关键。”“点前抓好分工交底,点中打出 ‘层次’、 ‘士气’,点毕抓紧限具清理。”“开通前确认放行条件,开通后做好维养值班。”这些口诀不仅成了施工人员规范作业的指南,也成了集团搞好营业线精细施工的秘诀。

因追求而致远

中铁六局集团因营业线施工而彰显本色、勇立潮头,却并未局限于营业线施工的领域。

在市场征战中,集团铸就了自己的金字招牌。从2004年重组时的24项资质升级拓宽到现拥有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设计甲级资质,房屋建筑、市政、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桥梁、隧道、铁路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城市轨道交通、钢结构、土石方、电力、铁路电务、铁路电气化、城市及道路照明、建筑智能化、电信、管道、爆破与拆除、预拌商品混凝土、房地产专业承包、设计等70多项资质,还获得了中国计量认证 (CMA)、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等资质。集团实现了公路、市政、房建、桥梁、盾构、轨道交通、隧道、铺架、水利水电等施工的全面发展。

集团参建了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研发制造了第一台 “中国制造”的轨道板生产数控磨床,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高速铁路轨道板生产线,实现了轨道板制造技术国产化。在京沪高铁建设中,集团多项发明创造被推广应用,轨道板生产中超细水泥替代的创新成果,为全线节约2.8亿元。集团多项盾构、桥梁、铺架技术获国家专利,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10年磨砺,对致力于打造 “综合优势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行业领先的现代企业”的中铁六局集团而言,每一步都彰显着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每一步都书写着对发展的执着坚守。

2014年,集团党委积极开展了以“保安全、保质量、保工期、保稳定、保信誉,促市场开发、促管理提升、促效益增长、促转型发展、促队伍建设”为内容的 “五保五促”主题实践活动。集团必将乘着铁路改革发展的东风,顺势而为,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