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很多人把慧能的这四句偈看作惊天一悟,是在五祖弘忍处学习的毕业论文,是顿悟的标志。
其实,神秀的四句偈是可以当作毕业论文看的,而慧能这四句偈还真不能算,充其量是对神秀毕业论文的评述。慧能真正的毕业论文我们回头另说。
准确的说,这时的慧能还没有开悟,还在孵化期。所以根本不存什么渐悟顿悟之说。
01 慧能四句偈彻底的与儒家哲学划清了界限
慧能这四句偈,准确的说,是一篇表态文章。他向五祖弘忍,也向世人,表明了自己佛家思想的鲜明立场。
他评论神秀的毕业论文,丝毫没有好胜心要压制对方的念头。他是站在大是大非的学术立场,与神秀代表的儒家思想划清界限。
慧能毫不含糊的表明,要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成佛也好,成圣也好,儒家思想所依赖的人的自我ego是有局限性的,是不可靠的,这个自我ego的种子,是开不出完美人格之花的。
对着自我ego而求作佛,无异于把砖头磨成镜子,是缘木求鱼。
同样,依靠自我意识consciousness来修行,也是认ZEI作父。
慧能宣布,追求终极目标,无论是成佛也好,还是儒家的成仁成圣也好,依靠自我ego和依靠意识consciousness是绝绝对对靠不住的。大家都死了这条心吧。
02 慧能四句偈表明慧能对现实人性彻底的不抱任何幻想
慧能是来自社会的最底层,饱受人间冷暖,又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对现实人性(即自我ego)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现实人性彻底的不抱任何幻想。他是唐朝的鲁迅。
事实上,我们从《坛经》故事里可以读出,从慧能出逃,躲避追杀,到他始终不愿去北方面圣,包括临终嘱托有人来取头,都表明他对现实人性有着极其深刻的洞察和警惕:
——从自我ego身上是找不到任何解脱的根本出路的:
当一个人说,我要做个好人,“我要“这一念出,你已经是在用意识思考了,
当一个人说,我感觉生活充满着阳光和希望,“我感觉”这一念出,你已经在使用五蕴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永远走不出自我和自我意识的樊笼,更何谈成佛成仁成圣?
所以慧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03 绝望之后出路在哪?自我之外还能指望什么?
请人在墙上写这四句偈时的慧能是不知道出路在哪里的?也不知道自我之外还能指望什么?
彼时的慧能还不知道出路就在“自性Self”,自我之外还能指望的是“自性Self”。
记得慧能刚来的时候,对五祖说,自己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这段话说明,处于社会底层的慧能,心态还是挺健康的,心情还是美好的,慧能把自己这种原生态的心境认为就已经达到自性了,就已经是福田了——其实,这只是三十年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已。
所以,慧能的这四句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如神秀四句偈的,因为神秀的四句像是代表着神秀的学术思想。而此时,慧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这四句偈,只是一篇表态文章,与儒家思想彻底划清界限。
慧能真实的毕业学术论文,是五祖弘忍给慧能讲《金刚经》的那一晚,慧能才真正用自己的意识链接到了自性,真正意识到什么是自性,所以他兴奋的一连说了五个何期!
字面上的意思是,我怎么没想到呀,自性原来是这样的。
其背后的意思是,自性是不能用自我意识来思考来展现的。如同热咖啡不能用吸管喝,烫嘴。
04 大家都说的自性Self是什么?什么是见自本性
自性Self是《坛经》中的核心术语,又叫自本性。五祖弘忍认为,神秀的偈子没有见性。
接下来,弘忍又苦口婆心的给神秀传法,这一段记载的比后来弘忍夜里给六祖传法要详细得多,可惜,神秀听了不仅没有明白,反而更糊涂了,可见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润,要再兼容佛家思想有多难,《坛经》上说神秀听了一连好几天心神恍惚,坐卧不宁。
那弘忍是怎么对神秀传法的呢?很奇怪,这段经典说法大家关注的不多,这里要划重点。弘忍大师说: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这里的“无上菩提”,就是指开悟。
这里的“识”,仍是我们自我的意识,就是那个分别心。
识自本心,就是精神转化的过程,打个不恰当比喻,禅定、冥想、心观、荣格的个性化,都是这个过程。什么过程呢,就是把我们的意识从对外的主导行为,转向内,主导激发我们的无意识,这个无意识,准确的说就是集体无意识,就是我们的本心。
识自本心,就是用意识调动我们的无意识,让位于无意识。
见自本性,我们之前说过了,就是在无意识的主导下,时刻处处在生活中展现人类完美的人格。
确实,弘忍大师在接下来的说法中,就是在具体解释“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他说: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直一切真。
这里的念念,说的还是自我意识,有意识的去冥想和观照,激发无意识。这是识自本心。
当进入无意识主导的境界时,你的状态就是自如如,就是庖丁解牛收放自如的状态。这时候你就摆脱了自我ego的控制,把主导权交给了无意识,你就与自性Self合一了——你就是自性。
弘忍大师说,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所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这四句偈,只是破了自我ego,但无意识还没出场,自性Self还没发挥作用,即本心还未识得,自性还未现得。
慧能这四句偈,只是开悟前的一个前奏,在文化史上,真的不用拔得太高,至少水平和价值不如弘忍对神秀的那段说法,也不如慧能自己的毕业论文《五个何期》。
《掬水月轩讲坛经-2》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