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哲学A-、理论经济学A-、应用经济学B+、法学A、政治学B、社会学B、马克思主义理论A+、中国语言文学A-、外国语言文学B+、新闻传播学A-、考古学B、中国史B+、世界史B+、数学A-、物理学A-、化学A-、地理学A-、地球物理学A+、生物学A、生态学B+、统计学B、力学C+、机械工程B、光学工程C、仪器科学与技术C+、材料科学与工程B-、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B-、电气工程B、电子科学与技术B、信息与通信工程B、控制科学与工程B-、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建筑学B、土木工程B+、水利工程A-、测绘科学与技术 A+、轻工技术与工程C+、环境科学与工程B+、生物医学工程C、城乡规划学B、软件工程A、基础医学B、临床医学B、口腔医学B+、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C+、药学B+、护理学B-、管理科学与工程B+、工商管理 A-、公共管理 A、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A+。

在“双一流”建设中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理论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口腔医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95亩,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4个学院(系)以及3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有123个本科专业。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一级学科、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0个一流建设学科。57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46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7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890余人,有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9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学校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高端智库、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6种专业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