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越来越有责任心,越来越自信的时候,在集体中,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就更加懂得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1.在日常生活中教给孩子社交技能

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和女孩相比,男孩想到更多的是竞争。男孩更喜欢通过身体的攻击来建立社会秩序,在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时,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的机会。父母既要传授基本的社交礼仪,又要教给孩子基本的社交技巧。

表姐家的小孩睿志,很喜欢游泳,有一次,在游泳馆,睿志不小心绊倒了一个小男孩,他的妈妈听到哭声,赶紧跑了过来,因为太紧张,不问原因的开始责备睿志。表姐说明了原因,睿志也很真诚地道了歉,还给小孩变了魔术,把小孩给逗乐了。小孩妈妈看小孩没事,不再责备,接受了道歉。

睿志在和小朋友的冲突过程中,就展现了很好的社交技能。他遇到问题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及时地和别人道歉。在小孩妈妈因为不知道原因,责备他的情况下,也没有去辩解。表姐也给他做了很好的示范。这和平时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引导有很大关系。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父母就是最好的“教练员”。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导孩子学会礼貌用语,还要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懂得去倾听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说的话,换位思考,学会关爱他人。

当孩子有了很好的社交技能,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2.在游戏活动中,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

合作意识,是个体对共同行动和行为规则的认知与情感,是合作行为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有了合作意识,还要有一定的合作技巧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关心他人,团队合作的习惯。

小涛今年上五年级了,放假前,他们学校举办了运动会。在接力赛比赛中,小涛和其他几位同学,表现默契,团结合作,每个人都付出了努力,因为小涛在奔跑的过程中,不小心摔了一跤,但他没有犹豫,爬起来继续跑完,虽然没有赢得比赛,但是却赢得了掌声。

小涛在比赛中,面对困难,没有放弃,坚持到底.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游戏和活动是提升孩子合作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步摆脱“自我中心”角色,融入一个个小团体中。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创造与同伴合作的机会,在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学会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

当孩子合作能力越来越强,敢于创新,有远见,有洞察力也很重要。

3.孩子的好奇心需要父母的呵护和支持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需要父母的鼓励和支持,这样他们才能走得更远.

小雨是一个喜欢奇思妙想的孩子,他从小就对拼搭类的玩具很着迷。小雨很善于思考,观察力也很强,家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拼搭造型,有飞机,有赛车,有各种卡通小动物,还有主题系列等等。这些成果,离不开小雨的创新,脚踏实地和努力坚持。

小雨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和脚踏实地。他不光是敢想,还付出了行动,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如果小雨在行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轻易地放弃,就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让他的付出变得更有意义。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探索创新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积极的观察,敢于想象,独立地思考。允许孩子犯错,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合理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提升孩子的执行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