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发明麻沸散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简单说麻沸散就是现代所说的麻醉剂,可以免除外科手术时的痛苦。

治病救人的功效

据记载,麻沸散是由曼陀罗花一斤,生乌草、香白芷、当归、川芎各四钱,天南星一钱组成。华佗又从喝酒能使人不省人事中得到启发,将麻沸散放入酒中,让将进行外科手术的人喝下,取得非常好的麻醉效果。

蒙汗药问世

可惜,华佗去世之后无人知晓麻沸散的具体制作过程,面临失传。后人只能华佗残留的医书中零星拼凑,还原其制作过程,经过后人的慢慢摸索终于制作出了新的麻沸散——蒙汉药,效果比麻沸散还要好,只需要一点点就可让一年轻壮汉蒙头大睡。

只因为这种药能够使人肌肉松弛,浑身软绵无力,汗腺分泌受到抑制,会感到浑身发热,症状特别像感冒后蒙住被子捂汗一样,又名为蒙汗药。

曼陀罗是其主成分

无论是蒙汗药还是麻沸散中都含有曼陀罗花,这种花又名风茄儿、洋金茄花、山茄子,产于我国西南各省。为一年生草木,茄叶互生,卵圆形,端尖,边缘呈不规则波状分裂。夏秋间开花,花紫色或白色,有漏斗形三合瓣花冠,边缘五裂,果实为卵圆形,有不等长尖刺,时四瓣裂开。叶、花和种子含莨菪碱、东莨菪碱等成分,具有麻醉、镇痛作用。

图财害命的利器

宋代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五溪蛮汉,杜杞诱出之,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

这曼陀罗酒实际上就是蒙汗药,所以说蒙汗药是真实存在的,它源于古代的麻醉剂,主要功用是治病救人,可惜却阴差阳错被后世当做图财害命的利器。

在《水浒》第27回《孟州道母夜叉卖人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那妇人哪曾去切肉?只虚转一遭,便出来拍手叫道:“倒也!倒也!”那两个公人只见天旋地转,噤了口,望后扑地便倒……只听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母夜叉”孙二娘所说的“洗脚水”便是蒙汗药了。

《水浒》“智取生辰纲”那场戏中,杨志、军汉、都管等人在黄泥冈吃了晁天王等人卖的药酒之后,一觉从日色当午“直到二更,方才得醒”。而他们所押送的生辰纲早被取了个干净。

除此之外,在《七侠五义》《小五义》等传统武侠小说中,都有涉及蒙汗药或香型剂的蒙汗药——安息香。在金庸、梁羽生等人所写的武侠小说中,蒙汗药更是一把利器,让无数英雄或者敌人倒在蒙汗药的威力下。

从古代小说,到今天的报纸杂志,都可寻得蒙汗药的影子。据说被蒙汗药蒙到的人,会晕倒,以致长睡不起,一时半会儿醒不过来,任人摆布。等药性过去,苏醒后钱物已丢失。

研究解药

正因为蒙汗药如此厉害,所以后世就有很多人研究它:

对蒙汗药的制作方法,明人魏滩在《岭南琐记》及清人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有同样的记载:“用风茄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以寤。

当然后世还有研究解药之法的,清人程衡在《水浒传注略》中介绍:“急以浓甘草汗灌下解之。”孙思邈《千金方》中则说:“甘草解百药毒。”李时珍还说:“菓中有东莨菪,叶圆而光,有毒,误食令人狂乱,状若中风,或吐血,以甘草煮汁服之,即解。

蒙汗药原本是治病救人、缓解病人疼痛的良药,因为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当成害人药来用,它治病救人的本来面貌便被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