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们在寻找恋爱对象时,确实有自己独特的“类型”选择。
可能你有过走出一段不良的恋爱关系,然后继续拼命地寻找那个“对的人”的经历,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因为很少有人一下子就能找到合适的伴侣。

不过,近日根据多伦多大学社会心理学家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人们倾向于一次又一次地选择相同类型的恋爱伴侣,无论我们与前任有过什么样的经历。
“当一段恋爱关系结束时,人们通常会把分手原因归结于前任伴侣的性格,并决定他们需要和另一种类型的人约会。”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系的博士生尤宾·帕克(Yoobin Park)说。

“我们的研究表明,尽管分手后的人们表示想要和其他类型的人开始约会,但最终人们还是倾向于继续与相似类型的人约会。”
该研究小组使用了德国家庭小组(GFP) 2008年发起的一项多年研究的数据,该研究考察了不同年龄段的夫妻和家庭。GFP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关于夫妻和家庭动态的纵向研究,在德国以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青少年、青年和中年个体为样本。

利用这些数据,帕克和他的合著者杰夫·麦克唐纳(Geoff MacDonald)对332名参与者的现任和前任伴侣的类型进行了比较,看他们是否能发现其中的规律。麦克唐纳是德克萨斯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他们研究小组的报告最后发现,每个参与者的恋爱伴侣的性格都有着“显著的一致性”。
帕克说,这种“相似性”的影响,不仅仅发生在与类型相似的人约会中。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以及他们的一些现任和前任伴侣,被要求评估他们自己的“五大”人格特征:随和、尽责、外向、神经质和开放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被要求对诸如“我通常很谦虚、保守”、“我对很多不同的事情都很感兴趣”、“我制定计划并执行它们”等说法的认同程度进行打分,最高分值为5分。
研究报告的作者表示,总的来说,参与研究的人,他们现任伴侣的自我描述,与那些前任伴侣的自我描述非常相似。为了解释其他研究发现的各种“恋爱观”的偏见,研究小组使用了每位参与者伴侣(现任或前任)的第一人称证词,而不是让参与者对他们的伴侣进行描述。

麦克唐纳表示,人们从一段关系进入到另一段关系的一致性程度表明,人们确实可能只会选择一种“类型”的恋爱伴侣。虽然我们的数据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人们的伴侣会有相似的性格,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通过研究发现的伴侣之间的相似性,远远超过了人们自己认为的前任与现任的相似性。
帕克说,“我们的研究特别严格,因为我们不只是依靠一个人回忆他们不同伴侣的性格,我们还得到了合作伙伴的实时报告。”

研究报告的作者说,这些研究结果应该能帮助夫妻幸福,保持他们的关系健康。他们解释说,在每一段关系中,人们都会学习适应伴侣个性的策略,与相似的伴侣交往可能会让我们把这些技能中的一部分带到新的恋爱关系中。
帕克指出,“这可能是建立良好基础的新关系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我们制定的一些策略也可能是消极的。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来确定,人们和与前任相似的人约会的好处在哪里结束,坏处在哪里开始。”

帕克说,“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段又一段的感情中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可能会想,伴侣身上同样的人格特质,对你的问题的一致性有多大的影响。”
这篇题为《个人前任和现任恋人对自己性格的报告的一致性》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我是每天与你分享国际资讯和世间冷暖的小编,关注小编可以查看更多新鲜资讯,随时随地了解世界变化。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