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具有产教融合的天然基因,主办方山东港口为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持续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发挥山东港口国企办学的独特优势,深耕港航、物流领域,不断推进校企全面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了“校港一体、深度融合”教育新生态,为港航特色职业教育建设发展再添新动能。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地处青岛海洋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战略,深耕港航物流领域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形成了“以港航物流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实力,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职示范院校、山东省优质院校和青岛市品牌院校。
校港一体多元融合,国企办学彰显体制机制优势
山东港口倾力支持学院发展,把职业教育纳入发展战略规划,与港口发展、产业规划同步谋划、统筹推进,先后出台《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三年规划方案》、《支持港湾学院建设世界一流港湾职业大学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在基础建设、毕业生招聘、绩效改革、双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明确进一步履行企业办学主体责任,统筹各类资源支持学院高质量发展,从长效机制和人财物等各方面对学院进行精准支持。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发展战略,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走出了国企办学、校港一体、特色发展的改革新路。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员工教育培训中心,瞄准国内一流港航培训服务品牌建设目标,依托山东省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中心、山东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山东港口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资质优势,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山东港口,搭建了以港航管理业务培训、港航技能鉴定、船员适任培训为支撑的港航培训体系。发挥与山东港口战略一致、文化相通、管理协同、业务融合的天然优势,深度参与港口员工培训体系建设,量身定制各类培训方案,每年为港口培训员工12000余人次。在技术服务层面,校企建立起了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依托山东港口平台优势,重点围绕智慧绿色港、传统码头设备自动化改造、智慧绿色能源新技术等方向,校企共建连钢智慧港口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引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健全各类专业组织机构,邀请客座教授、产业教授与港湾学院学术委员会、产教融合专家委员会参与港航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在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的实践优势,推动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在建言献策、科研创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培训与教学、企业文化传承等八个重点领域找到着力点,真正成为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学校发展的强劲引擎、学生成长的航标灯塔。
校企互通多维联动,行业动态联通专业优化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专业建设服务港口产业发展,紧密围绕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密切对接山东港口各业务板块,布局专业群,对接四大港口集团,持续打造港口机电、现代航运两大传统优势专业群;对接航运板块,布局航海技术专业群;对接金控、贸易板块布局数字商贸专业群;对接装备板块,升级改造智能制造专业群;对接邮轮文旅、港湾建设板块规划文旅康养、建筑工程专业群;逐步形成“双核多元协同发展”的专业建设体系,实现专业群与业务板块的全链条对接。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新机制,以特色产业学院建设为载体,对接山东港口权属单位及新兴业务板块,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建了海洋智慧港口、邮轮文旅、装备智造等五个产业学院,扎实推进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学生共育、师资共培、项目共研、平台共享、质量共评的“八项共建工程”。校企联合建设了全国首个校内港口码头远景实训室,全国唯一的集门机、场桥、轮胎吊为一体的校内大型港口机械实训基地,国内领先的流体装卸等港航特色实训基地,把产业学院建设成为集“产、学、研、转、创”多功能、多主体深度融合的新型办学实体。
劳模挂帅大师登台 行业菁英引领教育课堂
依托山东港口集团的平台和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混编“双师”团队,制定了《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在山东港口各权属单位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15个,实施学院专任教师入站实践锻炼长效机制,建立“固定岗+流动岗”,所有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进站锻炼,专业带头人轮流挂职锻炼,新入职教师实施脱产企业实践。建立了校港人才双向融通机制,出台《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导师)聘任与管理办法(试行)》,聘请许振超、张连钢等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港口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产业教授和兼职教师。聘任范围涵盖了智慧港口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应用技术研发、码头生产作业等不同领域的一流专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通过完善校企协同的人才引进机制、构建人才沟通交流体系,迅速充实学校的企业专家人才库,推动学校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有力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扎实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技术精湛、业内权威的港航双师型教师队伍。
深度融合共建共享 教育生态激发港航产业新动能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牢牢把握山东省推动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的机遇,坚持学校与企业全面融合、共建共享,加速推动与山东港口各权属单位的校企全面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先后与日照港、渤海湾港、港湾建设集团等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青岛港、金控集团、物流集团、海外发展集团、科技集团签订了培训协议;在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装备集团青岛公司等单位挂牌成立企业教师工作流动站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在学校建成“连钢智慧港口协同创新中心”“‘区关港’联合创新实验室”,用港口创新发展的动能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提质增速。
山东港口集团作为主办方,投入各类资源赋能港湾学院发展,为学校调配价值超1亿元的门机、轮胎吊等大型设备,建成全国唯一的室外大型港机实训基地、全国首个码头实境实训室、全国首个自动化码头实训室、全国先进的水上专业实训室;在学校投资建设“山东港口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和“山东省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中心”;依托港口的影响力和平台优势,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与各大知名港航企业共建校外企业实训基地286个;建成全国高职院校唯一的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建设联系点,建成国家仅有的两个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先后牵头制定了交通部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1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职业标准》和《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员》国家标准,激发了港航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能。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港湾人不断打破企业和学校的边界、壁垒,实现校企融容共生的全新涅,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湾职业大学。面向未来,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将以突出特色、提质培优、创新模式,服务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为总目标;聚焦一流思政教育、一流专业建设、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员工培训、一流科研服务、一流智慧校园、一流国际合作、一流内部治理、一流办学条件十个着力点,科学设定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通过全面攻坚、全面突破、全面夺标三个阶段,把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口碑天下的港航人才培养高地,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港航科研服务平台,体系健全、服务全球的港航人才培训基地,引领前沿、服务战略的港航发展高端智库,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典范。向行业贡献卓越、区域服务能力突出、彰显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港湾职业大学全面进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