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绥化6月14日讯 随着“好故事就在身边,好风气就在心里”活动的深入开展,庆安从今年开始,又兴起讲述中国好故事的活动。那些凡人善举的精彩故事,立体形象地展示了行进中国的铿锵步伐,激发出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热情和力量。

这一活动源自庆安电视台和《格木克河文艺》联合开展的“庆安最美人的故事”。他们通过开辟专栏,在刊物和电视台连续播出和登载了一大批模范先进人物的故事,后来县委宣传部认为这种形式很好,决定在全县开展大讲中国好故事活动,并且发动各界群众和广大网民在熟悉人群中推荐好人,然后组织人员进行采写,并通过电台、刊物、网络、手机大张旗鼓地宣传。已在省市报刊上宣传的“最美新人”就有16人。紧接着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协调县关工委、教体局、社管委、文广新局等部门对讲好故事活动作了认真研究,并制定了活动方案,围绕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扩大了讲述好故事的范围:一是讲好庆安历史上的英模人物,他们的事迹最能展示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集中反映了价值观的内容;二是身边的好人新事,这些人和事,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贴近生活,具有亲近感,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三是本县地域特色的故事,庆安围绕抗联斗争、五七干校、绿色食品涌现出许多生动故事,具有时代特色,讲好这些故事,对于阐释传播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他们已经编写出300多个故事,并且利用广播、刊物和校报进行广泛传播。

离退休老同志阅历丰富,闲暇时间多,是讲好故事的最佳载体。因此庆安特别重视发挥这些老同志讲故事的独特优势。他们在全县挑选38名有演讲专长的五老作为故事员,经过短期培训和试讲,然后深入学校、院落、社区巡回讲故事。据统计,这些故事员已给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讲故事近二百场。84岁的离休老人王捷曾撰写出《庆安抗战风云录》,记述了抗战时期的无数个生动故事,成为珍贵的革命传统教材。王捷老人精心选编出30个故事,深入全县乡村向孩子演讲,这些有血有肉的生动故事,孩子听了既感动又用心。退伍老军人徐振业曾参加过辽沈战役,他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使孩子懂得我们要富强必须要爱国,要强大必须要坚强的道理,对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有了更深刻理解。70岁的老作家刘淑兰则连续撰写了《山菊》、《庆安是个好地方》等故事,在报刊上发表,也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

庆安开展讲述中国好故事活动,特别重视人人参与,开展了“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立足于平民视角,讲述好人的平凡故事,大力彰显蕴含在群众中的道德力量。为此他们通过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刊物杂志广泛发动群众推荐好故事。“小区的义务门岗李春”、“绿城美容师王红”、“留守孩子妈妈商雪梅”、“义务伺候五保老人30年的姚桂香”等先进人物都是先由群众讲述和提供的,后又组织人员撰写宣扬的。对这些平凡人物的事迹讲述,他们不讲大道理,只讲小故事,把凡人善举的精彩瞬间如涓涓细流送到人们的心田,从而汇集成爱的暖流在社会传颂。聋哑人赵贵菊,在她24岁时丈夫去世,孤儿寡母过日子,在艰难的生活中,她又毅然收留了孤儿、弃婴和流浪儿三个孩子,靠捡破烂,把三个孩子都供养到大学毕业。她的先进事迹传播以后,群众无不动容,成为无数身边好人中的耀眼明星。

大讲中国好故事,是人与人的互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传递。庆安教育部门为此组建了120个由中小学生组成的小记者团,深入社区、街道、家庭走访,用亲历亲见,书写好故事。去年以来各学校举办的好故事演讲会达到上百场。许多家长也参加撰写故事,讲述故事的互动,每个家长心中都装满一批好故事。然后利用睡前早起、饭前饭后、家庭聚会等时机,随时随地讲给孩子听。县医院女护士李艳香把听到的好故事,经过认真改写,再讲给儿子听。她把现实故事和历史故事相结合,使孩子很小就知道了“孔融让梨”、“岳母刺字”、“愚公移山”这些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