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营销的本质在于:传播

第十三个要素:哗众思维

第十三个要素“哗众”哗众思维,不是让你哗众取宠。那怎么去哗众?就是找共鸣点。比如说,这个世界上,无外乎有几类人。那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一类人叫男人,还有一类人叫女人。所以呢?我在哗众的时候,就找这个主题“女人真的不容易,多理解一下吧”。这样就会有一大批的女人看完之后发,转发完了之后,男人也转发一下,我不转发的话,好象我不理解女人一样的,我也转发一下,让我女朋友看一下,我也是很理解女人的。

你看什么是男人,这才是男人。男人转发了,女人也来转发给自己男人,你看别人多爷们,你多娘们。你看这个轰动全球的大事件,你还不看一下?叫什么?叫哗众。比如来个标题“今年春节我们都回家好吗?”现在一二线城市80%是外地人吧?所以各位,到春节的时候,到节假日的时候,你出个主题,“今年中秋我们一起陪陪爸妈好吗?”这种主题做的好,是不是引起一大群人共鸣啊?到春节的时候“今年春节我们都回家好吗?”管他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

这样的主题一出来,是不是有大批人会看到,是不是这样子?这叫什么哗众思维。你看这也是哗众,到今天才知道什么是人脉?也有几千万的阅读量。哗众很简单,这种标题永远有效。 15、第14个要素:网络思维

第14个要素,网络思维

什么叫网络思维?有一天,以前公司有一个商家重庆人,然后请了一个文学家,写了个文案。他的主题是要宣传一个品牌沐浴露。然后这个文学家写了一段话,写的很好,标题写的是“沉睡400年的美人(沐浴露)”他当时拿给我们营销部门的人看,我就说你把(沐浴露)去掉。就叫“沉睡400年的美人”。

这个很容易让人去看一下。好了我点进去阅读,我看了不到5秒钟,就不看了。他告诉我,不可能的,才看了5秒钟打死都看不完的。我就瞟他一眼,说:不好意思,本人才疏学浅,第一段话里面,有7个字,老子不认识。你觉得我还会去看吗?有7个字不认识!我从来都是不装逼的,认识就认识,不认识就说不认识,我都直说的我身边的哥们儿,同事都知道的,我经常说,这个字不认识,哥们,这个破词读啥?我经常这样子。

那我想大部分的人,装逼的人,他不会问,不会说,他心里想,不认识的,不看了,是不是?所以,那我们再举例吧。媒体:日报、晚报,我们经常讲报纸的发行量,苏州,报纸发行量,到10万,20万都已经很牛逼了,是不是?说日报是共产党强制定的,每个都定,还有机关单位都定,那老百姓不会买的。老百姓买的都是当地的晚报,早报啊,商报啊,这些发行量都不高。但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记者有没有才?文采好不好?

编辑都很好对吧?但是看报纸的,哪一群人看的最多啊?是不是年龄比较大的。像我们爷爷奶奶没事儿,拿个报纸,拿个望远镜,为啥呢?那些文绉绉的词,估计也只有他们能看懂。你让我看,我们怎么看?报纸第一页翻过去,第二页翻过,第三页,这有张图还不错,下面有几句话还可以看一看,这个小故事不错,翻一下。其余的密密麻麻的文字,满天星,基本上标题,标题,再标题。这就是媒体死掉的原因。

有很多人说,报纸没人看,滚犊子!不是这样!他忽略了最本质的一样东西。他不知道他受众群体是什么?你的受众群体不是每个人都是文采很好的,所以你这样搞就没人看了!

密密麻麻文绉绉的东西!所以你要看本质东西是什么?并不是说,我们所有东西都不看。你看有些报,或者有些东西就做的很好啊?OK,所以网络上有一句话,叫说人话。我们不要把我们的文案搞的文绉绉的,不要把他搞的高深莫测。不要呈现出你多么有诗意,你的文采多么好,你要把这个表现出来你就死定了。

你要想中国有14亿人,这么有才的人,不到1个亿人吧。那么还有13亿人讲口水话。网上经常有人在下面发表评论说,三个字,说人话,是不是?是不是这样子?要通俗易懂。OK,这叫网络思维。 当然网络思维,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各位,我们要知道当下网络最流行的一些热词是什么?

每一个阶段,网络上都有非常流行的热词,比如去年诞生了很多次是吧?这个然并卵,啥意思?然而并没有卵用,日了够怎么来的?前一段时间,你太不懂事了。变成相互之间调侃的一句话,一见面,你太不懂事了。你要不知道,一见面,搞蒙了,我怎么不懂事了?那你要说你懂事儿,这个词从哪里来的呢?不知道了吧。OUT了吧?这是谁啊?这是说谁啊?王健林董事长,您太不懂事了,关了四五百家店了,关一个店死了多少人,死多少商户啊。所以都集体抗议,王健林董事长,您太不懂事了。所以你看这就借机调侃了。后来就成了调侃的了。

未完,待续。。。明天分享第15个要素!

-------本文为个人原创内容,转载注明出处,欢迎读者加我的QQ:421337097,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