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晴雯位列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可见曹雪芹对其十分喜爱。

曹公对晴雯的命运交代得非常清楚,毫无歧义,判词如下: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晴雯无父无母,除了一个远房姑舅哥哥,连亲人也没有。她十岁被卖到赖家,生得伶俐标志,贾母十分喜爱,赖嬷嬷便当个小玩意儿似的,孝敬给了贾母。

尽管身世堪怜,晴雯却凭借美貌、机灵以及一流的女红手艺,被贾母选中,派往怡红院服侍宝玉,以备成为宝玉屋里姨娘。

可以说,她一路顺风顺水,远超过那些条件比她优越的女孩儿。例如,小红爹娘都是荣国府的大管家,她千方百计想靠近宝玉,反倒惹来怡红院众丫鬟的嘲讽和挤兑。

王夫人原本对晴雯印象不深,无奈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乘势告了晴雯一状,王夫人触动往事,想起晴雯骂小丫头的情形,心生厌恶,直接导致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而且连贴身衣物一概不许带出,处罚相当严厉。

不久,晴雯在悲愤与疾病交加中死去。一个美丽的少女含冤而死,令人扼腕叹息。

晴雯是大观园中话题度最高的一个美人儿,喜欢她和讨厌她的人态度都很坚决,理由都很充分。

02

晴雯死前,曾与宝玉呜咽道:

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

这一番肺腑之言,让多少喜欢晴雯的读者潸然泪下,忍不住要为她打抱不平,从而讨厌昏庸的王夫人。

在ta们眼中,晴雯美丽、能干、可爱、忠诚、直率、坦荡、自尊自爱,从来不屑于使用任何手段谋求上位。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回,能工巧匠都不敢接的活,唯独晴雯能够完成。一个勇字,足以看出曹公对她的欣赏和钦佩,也为晴雯圈粉无数。

在拥趸者眼中,晴雯撕扇、打骂小丫头、和其它大丫头甚至是宝玉拌嘴、撵坠儿等行为都是真性情的表现,因为她率真,敢做敢当,不虚伪,不做作。

而且,粉丝们认为晴雯心中坦荡、无杂念,所以才敢肆无忌惮攻击她人:揭袭人的短,讥笑碧痕和宝玉洗澡,嘲笑麝月“上头”,讥笑秋纹没见过世面等。

总之,对于喜爱晴雯的人来说,她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理解,都很可爱。

03

讨厌晴雯的读者也不计其数。

网络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为什么我很讨厌晴雯”这样的言论,理由十分充分。

ta们认为晴雯自私、刻薄、没有共情心理、毫无头脑、懒惰、嚣张跋扈,处处掐尖要强。

晴雯牙尖嘴利,打起嘴巴官司来,从来都是赢家,连宝玉也多次被她怼得急火攻心,要“回了太太,将她打发出去,大家省心”;宝钗和黛玉接连造访,晴雯正和碧痕拌嘴,于是把气出在客人身上,公开抱怨宝钗总无事来访,最后连门也不开,让黛玉吃了个闭门羹,惹得黛玉好一阵哭哭啼啼。

她眼睛里从来都揉不进沙子:公然奚落想晋升的红玉,嘲讽袭人、碧痕、麝月等是常态,打骂起小丫头来毫不手软,连小丫头睡梦中撞了墙都以为是挨了晴雯姐姐的打;春燕娘被撵,大家都心软了,只有她还在喊“撵出去是正经”。

坠儿偷窃,平儿原本想要瞒着她冷处理,因为知道她是块爆炭,又在病中,难免沉不住气,事情闹开了怡红院丢失颜面。

晴雯知道后,果真抓住坠儿就用簪子戳手,并立刻撵出去。

可见这姑娘脾气上来,是不管不顾的。正是她这种任性妄为的性格在人多嘴杂的深宅大院给自己惹来了是非无数。

04

曹公用“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八个字道尽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个底层女子的悲剧命运。

晴雯从小就没有接受好的家庭教育,她的性格固然存在一些涵养不够、脾气不好以及人缘较差等弱点,但这都不足以致命。

晴雯之悲,悲在她本性天真,思想能力不足,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她以为自己和宝玉“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以为自己最后的归宿就是怡红院,却不知道自己只是个奴才,主子随时可以将她逐出。

在怡红院,晴雯行事磊落,毫无心机,直言快语。以她的聪慧,袭人、碧痕等人和宝玉的暧昧和猫腻行为,她了如指掌。她知道怎样才能够更好往上攀爬,但她心高气傲,不屑于和她们同流合污。

她快乐地做她的副小姐,怼天怼地怼空气,甚至安然享受宝玉对她的宠溺,撕扇子千金一笑,哪管周围环境已经危机四伏。

当现实的乌云压下来,贾府大夏将倾,大观园的童话破碎,晴雯立刻为自己的天真任性付出了代价。

滚滚红尘,试问苍天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