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楚国人,晋国做官。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完成使命,乘舟沿江回晋,行至汉阳江口。时当中秋之夜,因遇狂风暴雨,舟泊于山崖下。闲来无事,抚琴一操。忽琴断一弦,疑有盗贼。乃命左右去搜。
崖上钟子期道:“大人无疑,吾非盗贼,乃一樵夫。因打柴归晚,遇狂风暴雨,潜身岩畔。问君雅奏,少住听琴。”
伯牙不信子期真懂琴,乃道:“既是听琴,可知我适才弹奏何曲?”
子期道:“大人方才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琴弦已断。下一句为:留点贤明万古扬。”
伯牙便邀子期上船论琴,子期对伯牙之问对答如流。伯牙恐子期只是硬记。便欲弹琴一试。
伯牙沉思半晌,意在高山,抚琴一弄,子期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又凝神一会儿,将琴再弹,意在流水,子期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
伯牙大惊,只道遇上了知音。与子期结拜为兄弟,谈论了一宿。相约明年中秋伯牙再来此地与子期相会。临行时赠子期黄金二笏。
第二年,伯牙守约来此相见。未见子期,疑子期爽约。又想江中舟多,子期未识得。便抚琴一曲,想子期闻之,必来相见。伯牙才弹音律,弦中有哀怨之声,停琴不操,想子期遭忧在家,不便来见。便起身去子期家。
路遇一老伯,问子期家在何方,老伯道:“不必去了,子期乃吾儿。去年子期打柴晚归,路遇伯牙,意气相投,临别赠金。吾儿买书攻读,旦则打柴负重,暮则诵读辛勤,心力惧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便已亡故。”
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昏厥于地。钟父从随从小童得知此人便是伯牙。扶起伯牙,拭泪相劝。
钟公道:“亡儿临终,乞葬于江边,因与伯牙有约,欲践前言。今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适才大人来的小路边,一丘新土,即子期之冢。”
伯牙即跟钟公,走不远时,果见路边一丘新土,伯牙整衣下拜。拜罢,放声恸哭。黎民百姓,听得哭声,前来观看。伯牙取琴至于祭石台。盘膝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
围观人群,问琴韵铿锵,鼓掌大笑。
伯牙道:“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何笑?”
钟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残碎不堪。
钟公大惊问道:“大人为何摔琴?”
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