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 敏

根据部分高校近期发布的招生宣传信息,有多所广东省内高校都推出了新生奖学金制度,最高甚至能达到30万元/人。

新生奖学金并非新鲜事物,近几年不少高校为了吸纳更优质生源,都纷纷推出新生奖学金制度,重奖高分考生。除了广东省内高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今年也都开出了最高10万元的高额新生奖励金。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也均设有新生奖学金。

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立新生奖学金是一件好事,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对于高校来说,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关爱,也利于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办学风格与人才评价体系。目前高校的办学模式已日趋多样化,有民办、公办、中外合作办学等等。办学资金来源也越来越多元化,校友捐款、企业赞助已成为不少高校的重要资金渠道。因此,在对这些资金的使用上,高校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除了改善学校硬件、科研投入之外,设立新生奖学金,让学生们多多受益,也正是高校增强自主性的体现。

6月16日,汕头大学宣布启动实施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计划,即2019级至2022级本科生可享受学费全额奖励。由此,汕头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全日制本科生学费全额奖励的公立综合性大学。毫无疑问,汕头大学的这一普惠型新生奖学金将为所有汕大学生提供更优的求学环境。

新生奖学金不是传统的对于学业优异者的事后奖励,而是通过设立的奖学金,事先就为申请就读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求学环境,以此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这也是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普遍做法。

高达十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新生奖学金,看似有掐尖抢人之嫌,但事实上,对“掐尖”的作用是有限的,人们大多还是根据自身的成绩来填报相对应的学校,而不会冲着奖学金而弃高就低。而目前奖学金金额最多的学校,也大多不是全国知名院校,还有不少是新建高校,只是希望通过高额奖学金来吸引人们更多关注。

国际通行的新生奖学金,在国内之所以戴上了“抢生源”的帽子,无非是因为目前的高招评价体系还相对比较单一,高考分数仍是绝大多数学校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而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与高校都有了更多元的双向选择渠道,相信新生奖学金制度也将更加完善,会结合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特长等各方面情况,为学生求学提供更精准的帮助,也成为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谭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