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仓

海运仓是北京海运仓招待所,在那里发生过很多和航空相关的故事,歼十总设计师宋文骢那段手工打造传奇的故事开始之地。1982年2月16日,新歼——也就是未来的歼10——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就是在北京海运仓招待所召开。

那时候,科工委掌握的新歼方案主要有两种,沈阳601所的歼13和南昌320厂设计室在强6基础上发展的新歼击机,但没想过让成飞611所参与准备方案。宋文骢总师那时在贵州干歼-7III,也不知道要搞歼十这回事儿。这时,所里突然接航空部军机局电话,临时被要求也拿出一个方案来参加评审论证会。所里让宋文骢立即连夜赶赴北京挤进会场,拿出并介绍一个新歼方案。

先前几乎毫无准备的宋文骢和大家连夜画图纸做模型,在小木工房里用砂轮、锉刀、砂纸和牙膏加工有机玻璃,干两天两夜弄出J01方案模型,4月参加新歼方案评审会,并围绕自己对未来空战怎么打的思考,做了一次精彩的方案介绍。没有想到的是,这匆忙的一次方案报告经历,彻底改变了歼十的命运。一番蜿蜒曲折之后,最终宋总师团队的鸭式布局方案胜出,那个有机玻璃赶工的J01模型最终成长为今天的歼-10战斗机。

△歼13设想图,整体布局类似美国F-16。

△强-6设想图,采用机腹进气和变后掠翼布局

△歼-9J01方案,就是那次宋总用有机玻璃赶工出来的模型方案

△宋文骢总师手持当年那个略显粗糙但意义非凡的模型

△最终服役的歼-10战斗机

点击“阅读原文”可参与论坛回帖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论坛,最严谨专业的军事资讯,尽在超级大本营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