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优质文章、名老中医免费直播、中医临床验案、书方药学习库,尽在“甘草学园”——纯粹、专业、平等、开放的中医学习交流社区,与中医同道共成长。
文章来源:甘草学园
原文链接:http://www.igancao.com/aq
作者:赵延龙
找中医看病时,如何准确全面地向医生提供有效病情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现结合临床实际,谈一谈找中医诊病前、诊病过程中和诊完病后的注意,以期对计划通过吃中药调养身体、防治疾病的患者有所帮助。
一、看中医前的准备事项
1.卸妆。望诊是中医四诊之首,望面部五官形态气色变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变化非常重要。因此,就诊前,平时喜欢浓妆艳抹的朋友一定要卸妆,以确保就诊时医生能看到你的庐山真面目。
2.勿食用易“染舌”的食物。望舌苔和舌质的颜色以及舌的形态变化,也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环节。就诊前如食用易“染舌”的草莓、巧克力、橘子、杨梅、乌梅、橄榄等食物或大量抽烟、喝咖啡等,都容易导致舌苔被染色而影响医生诊断。
3.勿剧烈运动、饮酒,保持情绪平稳。通过切诊感知患者脉搏的部位、形态、强弱、速率、节律、大小等来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预后转归,也是中医诊病的一个独特手段。如非特殊紧急情况,就诊前尽量不要剧烈运动或者饮酒,且要尽可能保持情绪平静,以免影响脉搏的速率、强度等。
4.穿较宽松的衣服。看疮疡、斑疹、体表肿块等皮肤类或外科类疾病前,一定要穿较宽松的衣服,以便就诊时医生能较方便地通过望诊或触诊对病变局部的形态、色泽、大小、深度、硬度、活动度、光滑度等来进行准确评估和判断。
二、看中医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只伸个胳膊不说话。有些患者找中医看病,不说自己有什么不舒服,就只伸个胳膊让医生把脉断病,这些患者可能是不知道中医要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诊病,或者是想考一考医生的诊脉水平,或者是受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悬丝诊脉”场景影响觉得中医一搭脉就能洞察一切病源,其实,现在江湖上可能确实有些高手仅凭脉就能断病,但这种江湖高手恐怕很难遇到,因此,一般不建议患者这样做。
2.叙述病情要尽可能主次分明、条理全面。在向医生陈述病情时,如身体有多方面不适,首先,要尽可能按就诊时痛苦症状由重到轻的顺序逐一叙述,并尽量说清每一症状的发病及诊治疗经过,其次,还要说明自己的饮食起居习惯、精神情绪、睡眠及大小便状况等,女性一般还需说明月经情况。
3.多描述具体情形,少做结论性表述。有些患者,在问到睡眠、大便、月经等情况时,常误将每天睡觉做梦、大便三四天一次、月经四十多天一至等情况表述为“正常”,因为他们印象中自己从小一直是这种状况,就误以为习惯性的就是正常。还有些患者,就诊时只说自己得了感冒或者糖尿病等病名,却不说自己主观感觉上有什么不舒服。这时候中医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因为这种结论性表述或判断应当是医生的事,患者自己的判断有时可能不够准确或者不符合中医的思维逻辑。为避免引起误判,建议患者只需详细描述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不要笼统做正常或不正常等结论性回答,更不要只说西医病名不谈自身感觉。
4.不能用检查化验单代替中医四诊。很多患者认为只提供仪器检查化验的结果、不用见病人就能诊治疾病,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因为,在中医看来,仪器诊断化验的结果是对人体局部微观异常指标的诊查,而中医更注重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来把握人体脏腑经络及不同系统之间的整体异常,进而因人而异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看中医后的注意事项
1.要按医嘱定时服药。中医有“用药有用兵”之说,就是说治病就象打仗一样,既要讲究战略战术,又要注重把握战机,同样的病在早期、中期、后期的治则、治法、用药都不尽相同。以最常见的感冒为例,中医常常会根据病变的轻重和部位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不同阶段来治疗,或者分为卫、气、营、血几个阶段来治疗,再比如中医治疗外科疮疡,常常将病情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而分别采用消法、托法和补法治疗,如果医生开的是早期阶段的药,但患者却因种种原因拖延到后期才喝,那不仅起不到正面的治疗作用,还有可能引起负面的不良反应。因此,拿到医生的处方后一定要及时购买服用。
2.要按要求煎服中药。如果医生开的是中药汤剂,且患者想自己购买并煎煮服用时,一定要注意医生处方各药物的右上角是否标注有“先煎”“后下”“包煎”“溶化”“烊化”“另炖”等特殊字样,如有这些字样,一定要弄清楚其具体含义和煎煮方法,确保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煮溶解到药汁中。如果弄不明白,可让药房代煎或者直接购买免煎冲剂服用。
3.要注意饮食生活禁忌。中医治病非常强调让患者“忌口”,即忌饮用或食用某些食物和食品,这种忌食的东西,可能是因为患者体质不适宜,也可能是因为病情不适宜,还可能是因为与所服用药物相反而不适宜,因此,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不该吃喝的坚决不吃不喝或者逐步减少食用量。另外,中医可能还会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和病情强调饮食均衡、睡子午觉、劳逸适度、定时排便、节欲保精等,建议患者一定要深入领会其内在含义并遵照执行,以利早日恢复健康。
4.要定时反馈沟通服药后病情变化。在中医看来,任何疾病都是动态变化的,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因治疗周期较长,常需在患者吃完一个疗程药后,根据病情变化再进一步调整药方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病情,而不是一个药方包治至痊愈,因此,患者在服完一个疗程药后需及时找医生复诊或者通过其它渠道反馈病情变化。
I 原创声明
本文为甘草学园论坛医生原创,未经作者授权,严禁转载;
授权后转载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
?
??I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甘草学园公众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