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志愿,按照&34;遵循志愿,分数优先&34;原则。很多人都搞不明白什么意思,其实简单解释,可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来讲。对考生来说,遵循志愿,对学校来说,分数优先。

对于学生来说,哪个志愿填在前面,就按志愿顺序被最先达到分数线的志愿录取。

填报时,只要先大约估计自己在哪个分数段的档次,然后填报时只要在大概分数范围内按自己喜欢程度从上往下填,把自己最喜欢的学校(或专业)填在第一志愿,第二喜欢的填在第二志愿,第三喜欢的填在第三志愿,以此类推。不用考虑其他人怎么填。

当然,这是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一般中考没多大限制条件,高考只要在招生简章中看清是否有自己限报的条件,比如身高、视力、单科成绩等。

举例来说,同学甲700分,第一志愿清华,第二志愿北大,同学乙710分,第一志愿北大,第二志愿清华。对于同学甲和乙两个人来说,如果清华只有一个录取名额,那么是先录取分数高的同学乙(尽管同学乙第二志愿填的才是清华,当然前提他先没被北大录取)。但是对于同学乙本身来说,710分的分数,在清华北大两个学校分数线都上线的情况下,是先录取到北大,因为他作为第一志愿来选择。

而对于学校来说:谁分数高,我就先录取谁。

举例来说,浙大招生,同学甲675分,第一志愿浙江大学,第二志愿北京大学,同学乙680分,第一志愿北大,第二志愿浙大。那么,对于浙大来说,录取高分同学乙(前提同学乙没有被北大录取)。所以同学乙不用担心同学甲分数比自己低,可能比自己先被浙大录取。

上述分数,不管北大还是浙大,如果只有一个录取名额,都是先录取同学乙。所以,只要高考分同学乙比同学甲高,那么,肯定先满足同学乙的需求,才来满足同学甲需求。

正是因为平行志愿的实行,对高中的招生影响特别大,高分都相对集中到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低分也都相对集中去了质量差的学校,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从优质均衡教育角度来讲,还是原来的传统志愿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