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流感高发期到来,惠州全市流感病例增多,尤其是儿童流感多发易发。然而,家长往往在下班后才有时间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每到傍晚时分,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总是人满为患。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群众之所急,开设了特需儿科夜诊。每晚7—10时,该院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儿科专家在个人休息时间回到医院上班,满足患儿夜晚看专科专家的需求,也缓解了急诊和发热门诊的接诊压力。
开设儿科夜诊,正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积极落实“讲政治、提服务,讲作风、提效能”(下称“两讲两提”)专项行动的缩影。过去一年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以“两讲两提”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化管党治党责任,将党建与行政管理、医疗业务深度融合,团结带领全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以优化群众就医体验为目标,强管理、优服务、提质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在党建这一“红色引擎”的驱动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搭起党建服务的“连心桥”,为医教研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全力推进省级高水平医院和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环境,在新起点上奋力书写蓄势奋进的新篇章。
缓解“看病难”:开设特需儿科夜诊
作为全市最“老牌”的三甲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每年门诊量达280多万,仅南湖院区约2万平方米的门诊区域,每天接待的病人就超过8000人次。有着这样庞大的业务量,又面临疫情防控的重重压力,应如何做好党建工作?
医院门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是最早接触患者、人流量最多,且接触范围最广的一个公共医疗场所。“门诊不仅是疫情防控的前沿,也是服务患者的第一道关口。”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部护士长陈素梅介绍,从2020年初疫情发生以来,该院根据疫情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分诊流程,先后共调整11次,分诊通道也从最初的2条扩大至8条,更开通了4条特殊通道,为婴幼儿、孕妇、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便捷服务。这样一来,分诊平均时间就从5—8分钟缩短为1—2分钟。
从细处着手,从时间上提效,在抓严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前提下,方便群众就医,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2021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部预检分诊科荣获广东省优秀护理集体。
做好服务,关键在人。走进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各单元,“您好!请您……”是患者常常耳闻的字眼。作为医院的窗口服务团队,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部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以“两讲两提”专项行动为抓手,在预检分诊处设立文明服务引导员,及时协助有需要帮助的就诊人员或危急重患者就医。仅今年上半年,预检分诊处就紧急处理危重患者共96人次。
近日在门诊客服前台,人们发现除了原有的客服,在每天早上8时—10时患者看病的高峰期,这里还增加了2名护士长值岗,原来这是医院护士长服务前移了。该院运用护士长对医院熟悉、对专家熟知的情况,为就医群众提供更加专业、快捷的咨询导诊服务。此外,该院将轮椅服务前移,摆放在门诊和住院部的入口各处,方便群众使用。这点点滴滴,体现着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从群众就医的细处着想,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
看病难历来是群众,尤其是上班族关注的焦点问题。大部分公立医院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与上班族的作息时间一致,使上班族面临请假难、就医时间安排难、现场挂号难、检查取药难等突出问题。
对此,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部积极组织协调门诊系统各科室,按照高水平医院、友善医院建设标准、三甲医院评审标准的要求,不断改善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例如周末、节假日各专家专科开诊,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开放周末、节假日体检服务等,以方便上班族和学生的就医需求。
复诊同样是看病的难题之一。为了缓解广大病友的“复诊难”,解决疫情防控期间医生不能在病房看门诊病人的问题,门诊部每天8时30分在公告栏公布门诊空置诊室情况,临床医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申请临时出诊,减轻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同时提高门诊专科诊室利用率。
建设互联网医院,开设“云诊室”,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门诊部缓解“看病难”问题的又一重要举措。疫情发生以来,通过互联网医院“云诊室”为患者提供复诊开药、图文咨询等医疗服务。截至今年6月,该院互联网医院平台累计用户已达26.03万,为市民提供咨询、复诊开药服务达776人次,累计开出药品配送处方83张,不仅方便群众就医,更减轻了门诊防控压力。
克服“检查难”: 超声检查当班次完成
就医之难,往往难在检查这一环节。在不少大型综合医院,彩超检查等待时间长成了通病。患者常常为了检查重新跑一趟,尤其是需求较大的彩超检查,往往要预约到几天后才能检查,患者拿到报告后又得重新预约医生咨询,一次就医可能要跑上两三趟。
不过,近日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做彩超的市民却惊喜地发现,检查再也不用预约到隔天,在开出检查单的当天、当班次就能安排。
这样的速度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优化工作流程、努力提速增效的实践成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查找梳理问题和短板,通过召开党支部动员会,党员发挥带头作用,全科人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上。由此,以提升彩超服务效率为目标的一系列综合改革举措铺开了。
每天早上,超声医学科工作人员都坚持提前到岗,中午加班加点,直至完成当班次就诊者检查。即便是周末,超声医学科医护人员和前台客服人员也照常上班。通过充分挖掘人机效能,超声检查预约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来院预约门诊常规彩超检查,只要符合检查条件,当天当班次就能安排检查,并在完成检查后30分钟内可拿到报告。
同样推动检查提速的,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放射科。作为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之一,放射科承担着拍X光、CT、MR(核磁共振)等检查。面对患者检查排队难的问题,放射科及时制定了延长工作时间、落实无假日服务等整改措施。
放射科党支部书记、放射科主任蓝博文清楚认识到,要落实整改,全体工作人员就必须走出舒适区。为此,他组织召开党员会议,在会上带头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全体党支部成员深受鼓舞,在整改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
如今,放射科CT室和MR(核磁共振)室从每天早上7时就开始接诊病人,一直开放至晚上12时,周六日也开放3台磁共振,周末的增强CT检查从原来的20个增加到60个,真正做到检查“无假日”,患者做检查的排队等候时间明显缩短。
在党建引领下,放射科通过实施机制改革,让机器和人员充分发挥能动性,不断优化检查流程,缩短病人预约检查及等候时间,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影像检查需求。
直面住院难: 新增3.3万人次住院机会
只有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各项工作才有抓手,干事创业才有方向。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路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从未停歇。
住院难,是通往更高质量医疗服务路上必须攻克的难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吕一帆介绍,该院通过创新诊疗服务模式、提升床位利用效率等方式,多层次、多途径缓解患者住院难问题。
日间手术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给出的“解题”思路之一——以往需要住院2—3天的手术,通过改进住院准备和手术流程,可以做到当天入院、当天手术、当天下午出院。据悉,目前该院已开展15个病种的日间手术,未来还计划增加3个病种,大大减少了对床位资源的占用。
为了缩短患者住院前后的等候时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大刀阔斧展开流程再造。以核磁共振检查为例,以往患者总是在住院后等待安排核磁共振检查,而今,在患者准备住院前,该院就开始为患者预约核磁共振检查,缩短了不必要的住院等待时间。
过去,在手术室内,常常是患者等手术台。为了提升手术室工作效率,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从每天早上第一台手术抓起,从抓好准时开台时间、缩短手术接台时间和麻醉准备等环节,减少患者在手术间非必要的停留时间。涉及病理检查的部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通过加快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效率,及时、快速地让手术医生知晓病理结果,减少了等待病理结果的时间。
经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已从2019年的7.6天缩短至2022年一季度的6.2天。吕一帆介绍,这看似只有1.4天的降幅,却可以直接为3.3万人次新增住院诊疗的机会。
针对床位资源的统筹利用,早在10年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已提出“全院一张床”的理念,实施跨病区收治,从医院层面对床位资源进行统一的调度调配。今年,该机制进一步优化——先提床位需求,再安排床位。通过机制完善,平均每天有30—40名患者得以解决住院难问题。目前,该院正加紧上线完善床位资源调配信息系统。
质量的保障是效率的前提。经过多年以来的临床路径探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已针对大部分疾病建立了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出院病人临床路径管理率接近80%。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的推广,让不同医生的医疗服务质量最大程度保持同质化,保障了医疗质量安全。
攻坚“手术难”: 手术平均开台时间提早半小时
“我们通过实地蹲点调研,从住院的每一个环节入手,进行全流程再造,为的就是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缩患者住院时间,提高资源病人周转效率。”吕一帆说,从2021年实施流程再造以来,每天第一台手术的开台时间比过去提早了30分钟,每台手术之间的等待衔接时间缩短了15分钟,术中冰冻病理的时间缩短了50%。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缩短患者手术前后的等待时间,更可以减少麻醉剂的使用,加快术后康复,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手术之“难”,主要体现在手术排期时间长和手术当天等待手术时间久,由于手术台数受限,解决手术难,只能从提升效率上争时间要空间。
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务部牵头多部门协作下,每天首台手术的每个步骤时间节点精确到分钟——患者送手术室时间不超过7:45,巡回护士接诊患者进手术间不超过8:05,手术医师入室时间不超过8:30,麻醉完成时间不超过8:40,手术开始时间不超过9:00……如此一来,到今年6月,手术平均开台时间比原来提早了半小时。
为提升手术接台效率,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通过拓展预麻室功能,增设预麻室麻醉医生岗位,负责提前做好动脉穿刺等麻醉相关操作。在上一台手术快结束时做时间管控,巡回护士通知接下一台手术患者,由预麻室医生在预麻间完成下一台手术患者的麻醉,保障了手术接台之间的无缝隙连接,大大缩短了手术接台的时间。
为了减少手术室资源浪费,麻醉科完善了急诊病人的分级管理,同时开通危急重症患者的手术绿色通道,保障急诊手术24小时通畅。目前,麻醉科已增加晚上和节假日加班的轮班机制。麻醉总管、护士总管和仪器护士,在节假日均需提前一日返岗上班,进行手术排期,保障手术资源合理分配,同时也明显缩短节前住院的手术患者预约、等待手术的时间,提升病人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机制改革,关键在于人的作用。为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和手术室在全院率先对医护人员开展绩效考核,鼓励多劳多得,打破只论职称不论工作的铁饭碗,以手术台数,手术时间、麻醉方式等为依据,实施“工分制”,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经过近一年的改革,该院手术科室病房的床位周转率大大提升,促进了手术室精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缓解了手术科室与手术室之间的矛盾,也让手术室在效益管理工作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时间及设备得到了更有效利用。
疏解“停车难”:职工为患者让出停车场
不少开车到医院就医的患者都有相似经历:在医院门口堵半小时,在医院停车场兜半小时,好不容易找到车位,一看已经错过预约看病时间……
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南湖院区为例,院区实际可用车位为1163个,然而,这里的床位数却有2000多张,车位配备空缺接近一半。
为了落实“两讲两提”专项行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下定决心攻坚停车难问题。为此,该院成立专班,以“畅通工程”为主题开展了多项整治措施,让车位流转起来。
首先是对职工车辆的管理。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后勤保障部副主任林灿华介绍,从2020年12月起,该院承租原汽车总站停车场,用于停放医院职工车辆,把腾出的车位留给患者和家属。在日常工作中,该院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员工停车情况加强管理和引导,同时也号召医院工作人员采取绿色出行方式。统计显示,目前每天上午7时前,该院车库空位达到846个,最大限度释放了院内停车资源,医院门口车队“排长龙”的情况大大改善。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打出的治堵“组合拳”,还包括“即停即走”专用车道的开辟。该院设置网约车上落点,方便患者接送。同时,重新规划医院停车位,新增院内车位280个,增容28%,停车周转率大大提升。
针对高峰时段的停车问题,该院后勤保障部精准加强停车管理,通过信息化方式实时监测车库的容量,针对不同的车辆库存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时,加派后勤、保安人员对地面和地库交通的管控,实际排查剩余车位,指挥车辆快速通行、快速停位,加快车库的流转。
此外,后勤管理部实时采取分流机制,分别在负一、负二层派驻保安由专班人员亲自带队协调指挥,不仅负责车库的指挥,更需要负责了解车库的停车情况,按需开放不同的入口,有意识地引导车辆的流动方向,使得更多车辆找到停放位置。
经过专项整治,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停车难问题得到初步疏解。林灿华表示,该院将积极进行车位扩容,尽可能地为就诊群众和职工提供车位。一方面,积极与原汽车站沟通协商,为员工争取更多的停车位,通过满足内需来确保职工将车位“腾出”给患者。另一方面,积极与周边停车场洽谈,从存量源头上进一步解决车位不足的需求。
构筑“同心圆”:服务提升让群众就医获得感更强
党建是医院发展的“红色引擎”。自2019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以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紧紧围绕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立足“一院多区”战略发展格局,积极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强势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当前,一所立足惠州、辐射粤东片区、深度融深融湾的现代化、智慧型高水平综合医院已现雏形。
2021年以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创新开展“两讲两提”专项行动,构筑起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的“同心圆”,把党建工作成效体现到推动医院发展、服务患者上,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其间,该院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医问题为出发点,探究各项便民利民新举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幸福感和获得感,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及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所服务型医院的建设,强调的是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温馨服务,持续提升服务水平。近年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党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要求医院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院上下包括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第三方服务人员等各群体中持续深化主动服务意识、提升优质服务能力,同时通过把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的考核纳入员工的日常工作考核,不断强化服务的培训、检查、整改,全院员工为患者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主动服务患者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
“门好进”“车好停”“好看病”“看好病”……让服务更精准、更及时、更暖心,让群众就医获得感更强、更有保障,这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的生动注脚。
经过一系列综合改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工作效能明显提升——患者排队检查时间大大缩短,各项医学影像检查人数较去年同比增长了10%,超声检查达到“当班完成检查”的目标,努力实现“今天住院,明天手术”……最新统计显示,群众对医院总体满意度达92.29%,以提质增效为抓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正助推服务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持续增强医院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韧劲。
乘着高水平医院建设的东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正奋力打造立足惠州、辐射粤东片区、深度融深融湾的现代化、智慧型高水平综合医院,力争在“十四五”期末建设成为粤东优质医疗服务、医学科研和人才培养高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优质医疗服务需求。
【撰文】廖钰娴 张娜妹
【供图】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作者】 廖钰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