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不好的事或者经历一些不好的事,我们会有恶心的感觉。很少有人疑问,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觉?其实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反应,是进化上的自我保护行为,保护自己免受寄生虫的感染。
达尔文在其经典著作《人与动物的情感表达》中记载过他的一段有趣的经历:“在南美洲火地岛的营地里,有一天我正在吃着腌肉,突然随行的本地土著向导的手不小心碰了一下我的腌肉,我立刻对嘴里正在咀嚼的肉感到恶心,尽管土著的手不脏也没有碰到我嘴里的肉。”
也正是土著向导的一个不经意间的动作,就如同牛顿身边掉下来的苹果一样,达尔文思考过后总结出了令人产生恶心感的三个要素:
恶心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被各种事物引发,比如食物或者人。
无论何种人种、何种文化背景,任何人都会产生恶心感。
人们认为恶心的事物会因为不同的文化或者习俗而有着差别。
至于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恶心的感觉的,达尔文对此也并没有科学的解释。
一项在英国皇家学会B刊上发表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之所以对有些事情感到恶心,诸如景象、声音、气味和口味等,那是进化的结果——感觉厌恶可令我们避免潜在的危险。
这项研究征集了许多志愿者,对“令人恶心”的事物进行投票分类,结果得票高的那些东西,基本上都会有很大几率感染疾病,比如老鼠、排泄物、发霉的食物等等。也验证了人类的恶心其实是进化中避免传染病感染的这一理论。
人类恶心来源之文化熏陶。
弗洛伊德发现,恶心是教育出来的,新生儿诞生的时候什么都不知道,甚至是粪便都不会感觉恶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教育,才让孩子意识到,这些东西是恶心的,应该远离。当然对于这种观点,罗辛也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恶心既是原始的本能,又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