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光室梁静秋团队,与北京理工大学钟海政团队合作,提出了运用微孔阵列填充及抛光技术对钙钛矿量子点进行图案化,制作了最小尺寸为2μm的量子点色转化阵列,并利用套刻的工艺实现双色量子点色转化阵列的制备。该研究为钙钛矿量子点的图案化提供了新思路,并为Micro-LED产业化提出了可行的技术路线。

在科技部资助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钙钛矿量子点在RGB三种色光下皆具有超高色纯度与高量子产率。RGB色彩模式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是通过对红R、绿G、蓝B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RGB即是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这个标准几乎包括了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是目前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

量子点是在2~10纳米之间的半导体晶体颗粒,量子点是以半导体晶体为基础的,每一个粒子都是单晶。量子点也是高纯度的色彩大师,通俗的说法就是说不同尺寸的量子,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不容易混淆,这就为量子点电视的色与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量子点荧光粉为纳米等级的颗粒,其好处为有较佳的吸收率、高转换效率及高演色性等优势。为了克服量子点受热容易衰退的问题,有台湾的研究团队将量子点灌注至玻璃容器,使量子点维持以液态的方式,其量子点的转换效率比传统固态的量子点薄膜可以提升24.5%,发光效率可达到51lm/W。由于传统的绿光量子点转换率一般不到40%,该团队又发布了钙钛矿量子点纸,其厚度只有45微米,将钙钛矿量子点结合了纳米玻璃纤维制作成PQD paper,提升钙钛矿量子点寿命的同时,也达到了120 lm/W的高转换效率。

钙钛矿量子点只要透过改变组成成分即可调色,相较于三五族半导体量子点仅能透过筛选粒径大小调整放光波长,钙钛矿量子点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将其与Micro LED结合,可以达到全色域、高纯色与高稳定度之显示器。

Micro LED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各国都在加大研究力度,目前我国不仅是长春光机所,还有诸如中国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致力于功课Micro LED显示技术,现在看我们与其他国家在这一领域起码是平起平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