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艳娥(西安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民主这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科学本质。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逻辑愈益清晰,其不但具有实践效能的“发展”“现代化”之维和社会形态层面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取代”“战胜”之维,更全面凸显着引领人类文明秩序重塑之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集中表达和最突出特征,既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了全人类对民主的共同性追求,勾勒出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图景,开创出政治文明的新形态。作为一种政治文明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政治价值、政治主体、政治关系、政治流程、政治效能等维度体现出对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的全面超越性。
一、塑立了新的政治价值:人民民主对资本民主的超越
“民主”一词的基本含义是“人民的权力”或“人民进行统治”。在阶级社会,民主都是同阶级统治相联系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民主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这在根本上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无产阶级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无产阶级通过革命“争得民主”而确立起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使国家的权力成为人民的权力,使“大多数人统治”的人民主权原则以国家政治制度的形式成为真正的现实。因为,按其阶级属性来说,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成为“彻底的民主主义者”。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最本质特征的社会主义国家,能保证广大民众形成具有一致性的根本利益,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凝聚成为人民整体。而由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基本表现就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人民当家作主。
伴随着20世纪中期民主在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彻底走向程序民主、精英民主,被完全界定为民众通过选举产生精英领袖(政治代理人)来作出决策的过程,自由民主也就彻底变为了“选主”“金主”,其引领和建构人类良善公共生活的价值和能力也就变得非常有限了。
社会主义民主重新恢复人民民主的本义,坚守人民至上价值,将代表人民意志、捍卫人民权利、实现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生产实践和社会历史的普遍性、全面性、发展性决定了实现人民民主必然要具有全过程性。这种全过程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得到全面呈现。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阶段,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其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积极回应人民政治参与的新企盼和新要求,在人民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将人民意志纳入制度和规范,不断扩大人民参加国家政治与社会治理的领域和范围,共建民治民享的政治共同体,彰显出相较于资本主义民主的价值超越性,开启了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方向。
二、塑造了新的政治主体:人民整体对公民社会的超越
人民整体何以形成?这是民主政治实现的一个难题。以分权为中心、以财产权和利益原则全面支配个体和社会的西方自由民主模式是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难题的。于是不少西方学者干脆就将“人民民主”认定为是“虚幻的概念”,认为实现“人民统治”的政治理论是一种“阴影理论”,是根本无法实现的。马克思认为,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是现代西方国家的社会现实,也是产生民主实现难题的根本原因。要解决“人民主权对民主的内在要求与现代国家在政治上全面主导社会”间的紧张关系,需要将“颠倒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再颠倒过来”,即将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吸纳颠倒为社会对国家的吸纳。以此为据,马克思提出了“社会共和国”的思想,并在巴黎公社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在达至真正的“社会共和国”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
列宁所构想的苏维埃民主是基于巴黎公社经验、以社会共和国为取向的,实际上是劳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全面参与国家管理的新的民主形式。虽然其存在的社会生产力现实水平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共和国”还有很大差距,但在方向和原则上是一致的。无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的权力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运行的代表制政治结构,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组织人民整体、推进人民民主的组织制度载体。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代表制政治结构与西方国家自由民主的三权分立、代议制政治存在根本区别。代表制政治结构所代理的事务本质上是全体人民的事务,而不是某个集团或某部分“公民社会”的事务,受托者应该忠实执行全体人民的意志。代表制结构中的政党是作为“最广大”人民利益代表的总体性先锋队政党,而不再是代议民主制下只是作为社会一“部分”而存在的党派组织。居于领导地位的政党承担着连接国家和社会、凝聚人民、整合社会的使命功能,其根据民主集中原则,全面领导国家和社会,推进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形成人民整体的关键所在,坚持党的领导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前提。
三、构织了新的政治关系:包容发展对分立对抗的超越
区别于西方政治生活对分立、制衡的偏好,包容、发展一直是中国主流的政治形态,是理解中国政治格局的关键范畴。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汲取中国历史上的治理最大化、政治纷争最小化的政治文化传统,融入现代民主理念,将政治生活的着力点放置在凝聚共识和弥合分歧上,在保持政治结构稳定的前提下使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致力于国家发展、社会治理各项事务,展现出浓厚的包容性特征、发展性导向。
在当代中国的公共政治生活中,不同政治主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特定的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基础上,通过协商、合作协调权力关系、配置政治权利,从而形成了包容合作性的政治关系格局。依托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根本、基本政治制度所构织的政治制度体系,依托公有制主体下的多种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党建引领多主体参与协同的社会治理体制等制度体系保障,通过建立包括工农为主体的劳动者联盟,新社会阶层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联盟,拥护支持社会主义及拥护支持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爱国者联盟在内的统一战线政治联盟,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和实现了中国社会阶层、政党政治、社会利益、民族宗教等重大政治社会关系的团结合作、包容发展。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包容发展性决定了其对协商民主具有天然的偏好,“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通过协商合作广泛凝聚政治共识,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共同推进国家发展和治理目标的实现。在这一点上,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民主倾向通过一系列竞争性制度安排来寻求政治均衡的政治实践形成了鲜明差异。我们看到,近年来西方世界的乱象频发,政治极化,社会撕裂持续扩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不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失衡,频现治理危机,这些无不透露出西方自由民主模式滑坡倒退的清晰迹象。
四、实践了新的政治流程:全过程参与对休眠式民主的超越
任何民主都有其特定的程序流程。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其最突出特征和优势就是“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相对于资本主义民主模式将民主实践着力于选举单一环节的这种不全面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流程机制则聚焦于探索实践民主的“持续性机制”和贯彻“民主既是工具又是目的”的两个维度上。通过“全过程”来承认人的主体性、落实人的权利、彰显人的尊严,超越了资本主义民主“投票时是主人,不投票时是奴隶”的悖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民主贯穿到决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中,贯穿到政治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构筑起一个流程闭环的民主运行流程,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个环节的耦合。搭建和形成了一个包含整个政治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政治方略的制定和执行、政治领导人的选举和选拔都在其中的整体性民主实施体系。
以“选举”为核心评价标准的西方式民主,其关心的重点在于程序合法性,其模式往往寄希望于通过时间过程的循环往复、周期再现来弥补逻辑上的单线条所造成的责任缺位问题。但事实上,选举民主在实践中演化出的是“赢者通吃”“一次性博弈”的政治现实,导致的是选举前虚假承诺、推行民粹讨好选民,选举后无人负责、民主休眠等诸多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全过程、全链条的民主流程中达到了政治连续与结果正义的统一,无疑是更真实、更高质量的民主。
五、达到了新的政治效能:管用高效对掣肘低效的超越
民主既具有工具理性,也具有目的理性。西方自由民主模式所达至多是程序正义,而程序正义并不能等于正义本身。正义是最高的政治目标,任何政治民主模式如果不能实现正义,都不能说是好的民主模式。好的民主,不但要符合程序上的正义,更要满足实质正义,不但要实现过程民主,还要达到成果民主,要在民主的效能上实现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因此,民主必须与有效的治理联系在一起,民主要能为老百姓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
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建立起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从而达到了民主政治实践与国家治理效能上的有机合力,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自由民主模式那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的现象,避免了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弊端,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一个国家的民主状况,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2020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人的国家满意度为93%;202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中国公众对政府治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6%。这些数据都是对中国式民主政治效能的最好证明。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治理型民主,它将自由民主、秩序稳定、清廉效能等价值统合于一体,实现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稳定发展、持续协调,开辟出人类政治发展的全新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民主的“中国之理”、走好民主的“中国之路”、推进民主的“中国之治”,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