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今天的面积与湖北差不多,人口是湖北的近1.3倍,新石器时代里河北的人口不到湖北的四成,这都源于河北有个大平原。

没有文字的时代也有辉煌也是历史。

被考古发现,被世界认可的浙江古良渚文明距今五千年。

文字的出现才三千多年。

物证先于文字。

文明五千年,考古一百年,许多掩埋在大地里的过往,需要依靠考古长期脚踏实地的去发现。

若引用古籍里,距离发生时间上千年之后,由大脑想象写成的文字来解释和团圆历史,如同女娲在补天。

文物是历史的实证。

为查实不可移动的文物,国内进行过三次文物大普查,各地投入成百上千人,经过十多年的辛劳,国家文物局编撰出版了各省的《中国文物地图集》。

无金属时代遗址地图里的遗址数据来自此书。

数据告诉我们,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数较旧石器时代骤增。

温度适宜才会万物蓬勃,人丁兴旺源自有了充足的食物。

新石器时代是个愈来愈温暖的时代。

古人的居住点为我们指出当年有水源有食物的地方。

遗址地图上,新石器时代的河北古人沿着太行山脉,阴山和燕山居住,青山生绿水,潺潺流水滋养着水畔的生物和人类。

遗址地图中部红色高密度居住区域是张家口宣化区和蔚县,再向西是阳原。在旧石器时代里,阳原遗址数遥居河北之首。阳原泥河湾是远古人类的聚居地。

河北南边的高密度红色区域是邯郸的武安和磁县。磁县这块富水之地上七千多年前的古人种粟养鸡纺织编席烧制陶器。磁县距离发现甲骨文的安阳殷墟直线距离约52公里。

现在的河北东南部是沃野千里的河北平原。

新石器时代里,沧州所在的平原上没有古人居住的痕迹。

今天,约为河北一半面积的河北平原,五千年前还是一片湖面。

今天,非洲大陆上酷热干燥的撒哈拉沙漠,五千年前是绿洲。

在没有人迹的撒哈拉沙漠的深处,岩石上刻着小舟,水牛,河马。

数千年间,地球自转时轴位细微的偏移,改变了气温和降雨区域。

距今4200年以前数百年间的气候事件造成地理面貌发生颠覆性改变。撒哈拉沙漠的改变就发生在距今4500年左右。

气候事件之前的时光里,气候温暖,大地上万物蓬勃,遗址地图上的红色是那时人烟稠密的地方。文明的曙光在富庶之地上出现。

人类也能对环境的改变有所作为。

河北承德围场的塞罕坝在二百多年以前曾是皇家的狩猎场。人类的穷猎滥伐,塞罕坝成为了风起沙扬的秃岭。

近二十年来,人类在塞罕坝造出了人工森林,这片绿色的海洋,阻止了扬沙,改善了环境,迎来了各种小动物。

新石器时代里,张家口的蔚县,宣化,张北,逐鹿,怀安等地,是古人居住密集区域,那时,那里满目青绿,动植物繁茂,流水涓涓。最近几年,逐鹿,怀安相继退出了贫困县。

要善待我们的家园,珍爱我们的地球村。

青山常在才能绿水长流。

遗址地图数据出自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