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积极的因素。所以近几年来,各大城市都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纷纷给出了各种人才优惠政策,试图“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然而人才引进来之后,是否能真正留得住、用得好,还有赖于各地方政府能否持续不断地加强当地的人才生态建设,让人才在优良的发展环境中助力时代的发展。
加强人才生态建设,需要为人才营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人才只有在安全有序的社会生态环境中才能全神贯注地从事创业活动,而法治环境对人才的鼓励、保护是最直接、最见成效的。因此为人才营造一个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充分保障人才的基本权益,努力创造出法治力量笼罩下的安全感,是集聚人才、促进人才智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在这点上,广东省已走在全国甚至全球前列。此前,广东高院认真落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策,一方面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2条意见,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技术成果保护,另一方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先后成立,再加上企业案件快速审理的“绿色通道”……种种努力的背后,反映的就是法治对于创新性人才的保护与肯定,而这些措施也势必会给人才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加强人才生态建设,需要为人才打造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引导人才积极奋进,而不合理的制度则会浇灭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决心。比如说当前我国乡镇基层之所以留不住人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才的选拔任用和培养机制的不合理。层层加码追责的压力型问责体制,造成了各级领导为“免责”,而把压力和责任“下卸”到基层;而基层领着上级交办的任务,却没有被赋予完成任务的权力,严重不平衡的权责机制更是让这些干部“处处受气”,进而把基层工作当作“费力不讨好的营生”。如此矛盾的制度,不要说让人才得到锻炼和发展,甚至连最基本的快乐恐怕都要被消磨殆尽,所以最后的结果往往就是“一走了之”。所以,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应成为人才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充分调研,切实了解人才的利益诉求,破除老旧制度的藩篱,为人才“量身定制”一条真正属于他们的成长之路。
加强人才生态建设,需要为人才创造和谐美好的人文环境。人之所以被称作“人才”,正是因为他身上具备的种种价值。社会的发展需要充分激发人的能力,让人才释放这些价值;而作为回馈,人也需要得到社会的肯定、关爱,从而得到自身所期望的归属感。所以,只有一个城市真正传递出人文关怀的“温情”,才能让人才真正愿意长久地留下来。这就需要各地政府树立“感情留人”的理念,给荣誉、给关怀、给激励,让人才得到情感的滋养。比如深圳的“人才日”,鲜明地表达出深圳对人才的特别尊重与最高礼遇,在全社会传递爱才敬才的理念,这样的诚意如何不打动人心?
要想“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对各级政府的智慧和能力都是一种考验。相信只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求,真正为人才打造出一个充满秩序和温情的生态环境,人才就一定能够为时代的发展贡献更多动力。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