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连续献血217次,共90400毫升,相当于23个重50公斤成年人的血量。这位献血者名叫黄哲,51岁,是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主治医师,从医31年,从未请过一天病假。面对采访,他坦言:“这只是我的一种习惯,没有什么可吹嘘的。”据了解,2019年到2020年,黄哲还平均一个月献一两次血小板,最多时一年献了23次。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一个人献一次血容易,献血几次十几次的也不少见,可像黄哲医生这样一献就是25年的,不说绝无仅有,也称得上凤毛麟角。黄哲第一次献血是在1997年5月8日,那天正是世界红十字日。从第一次到第217次,从200毫升到9万毫升,每一个增加的数字,都是一份坚持的力量。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尤其是抢救失血严重的危重病人时,足量的血液是挽救生命的重要因素。随着无偿献血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献血队伍中,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血库血液的不足,延续了不知多少人的生命,挽救了不知多少家庭。
但是,在“献血可能对健康不利”、“献血会造成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丧失”等伪科学论调的影响下,献血依旧让不少人产生畏惧心理。黄哲从医31年,从未请过一天病假,年过半百仍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其实已经能够非常好地说明,献血不仅能造福他人,而且于己无害。
每一次献血都是为生命续航,献血挽救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是无价的,每一个献血者也都了不起。最令人感动的,是像黄哲医生、“献血达人”潘占军、“当代雷锋”郭明义,他们已经把献血当成一种责任,甚至当成了一种习惯。献血者不需要知道谁用了他们的血,输血者也不需要关心是谁献出的血,可就在血液源源不断的流淌中,已经标注了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健康中国,需要更多黄哲医生一样的人,主动伸出手臂。正如黄哲所说:“不管是坚持献血也好,还是偶尔心血来潮献血也罢,只要献血的,都是英雄。”
(原标题:每一次献血都是为生命续航)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侯江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