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青年联合会联合发文(团苏委联〔2016〕33 号),决定授予江南大学青年教授周景文第十一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周景文,男,1982年4月生,中共党员,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现任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发酵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负责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63计划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2项。
发表SCI论文60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8项、美国专利1项,其中1项获得2014年中国专利金奖(全国每年20项);完成12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累计新增产值超6亿元、利税超2亿元,为我国发酵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科研成果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3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0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科研奖励8项;
担任SCI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Nature出版集团)和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Elsevier出版公司)编委;
2015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
第十一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1年入选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主要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9-2003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学士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微生物学,理学硕士
2003-2006
2006-2009
江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发酵工程,工学博士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校聘副教授
2009-2011
2011-2014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博士后
2012-2013
2013
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学系,访问学者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至今
先进事迹
1
专注发酵工程科学研究、突破工业生物技术难点问题
周景文同志长期从事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围绕国民经济与社会的重大需求、追踪本学科国际前沿,在国家十二五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面上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在微生物代谢途径的模块化优化策略、基于反义RNA的基因表达精确调控策略、基于微生物生理功能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美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George Church、美国工程院院士Gregory Stephanopoulos等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等期刊的论文他引330余次。
应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Murray Moo-Young等邀请,在本领域重要综述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等发表专题综述。
应邀参加由美国工程院院士James C. Liao主编专著的编写;担任SCI期刊Scientific Reports(Nature出版集团)和Electronic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Elsevier出版集团)编委。
2015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和美国化学会会员奖(Membership Award)、2013年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年入选江苏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
专注发酵工程科学研究、突破工业生物技术难点问题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针对行业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深入发酵企业生产一线,开发高产量、高转化率和高生产强度相统一的微生物代谢工程改造技术和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被成功应用于维生素、有机酸等多种大宗发酵产品的发酵生产中。
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8项、美国专利1项,其中1项获得2014年中国专利金奖(全国每年20项,排名3/4)。完成12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作,累计新增产值超6亿元、利税超2亿元。
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发酵法生产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技术的工业化。代谢工程调控菌落结构和强化PQQ合成与再生过程的维生素C合成工艺应用于工业生产,显著提高了维生素C发酵过程的经济性。具有革命性的维生素C一步法生产工艺已完成中试和生产试验。“丙酮酸发酵生产新技术”(鉴字[教TP2013]第020号,排名3/8)、“a-酮戊二酸发酵法制备技术”(鉴字[教CW2012]第001号,排名2/12)和“基于全基因组序列解析的维生素C先进发酵工艺技术”(鉴定[教TP2010]第017号,排名6/10)3项研究成果通过教育部组织的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研成果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2/6)和2013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排名2/5)、201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5/8)和2010年江苏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5/8),为我国发酵行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生物工程学院周景文教授
3
注重生物发酵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优秀产业技术人才
自2009年以来,一直从事发酵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微生物代谢工程和发酵过程优化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教学工作方面,周景文同志先后讲授“代谢途径工程”、“酶工程与技术”、“新生研讨课”等本科生课程,“生化工程进展”和“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等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以及“Advances in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等留学生课程,教学热情饱满、效果良好。其中“代谢途径工程”为被推荐人在江南大学首次开设。共指导博士、硕士生研究生40多名,已有30余名获得学位,其中1人获得2014年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
培养学生分布于发酵产业各个领域,包括山东蔚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华大基因、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大型生物企业,以及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燕山大学、广西大学等在本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研究机构,为发酵产业发展和产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4
扩展高端国际科研合作,提升中国发酵技术国际影响
在科研工作中,与美国哈佛大学Eugene Shakhnovich教授、伦勒勒理工学院Mattheos Koffas教授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此外,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伦斯勒理工学院等本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在科研、学生交换、国际学术会议组织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发酵法生产丙酮酸技术除在国内实现工业化外,还转让至全球最大的氨基酸和衍生产品供应商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Ajinomoto),成为该公司自1908年创建以来从中国购买的唯一发酵技术。
此外,由于良好的科研工作积累,还被德国赢创(Evonik)、日本希森美康(Sysmex)等著名大型国际企业委托进行技术开发,显著提升了我国发酵行业的国际影响。应邀于2012年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年会(美国,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2012年10月)和第8届欧洲生物技术年会(德国,黑森州,美茵河畔法兰克福,2015年8月)等重要国际学会会议作学术报告,并应邀担任AIChE主办的5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ICBE)分会主席(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2015年1月)。
稿件来源:江南大学共青团(ID:jntw2013)
本期编辑:何梦怡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jnuxmt2014@163.com
爱母校,从点赞、评论和转发开始!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