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男,1909年1月7日—2006年2月24日,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又与邓广铭合称“未名四老”。季羡林称之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摘自搜索百科

本书为“教育部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拓展阅读系列”(七年级)的图书,上学的时候没读过,现在就当补课吧。

分为《万物有灵》《逝水留痕》《乡关何处》《故人往事》《哲理情思》,内容涵盖写物、言情、忆人、明理。最喜欢写普通人物的散文,如《银闸人物》《汪大娘》《怪物老爷》,描写“怪人”,抓住特点寥寥几笔,生动形象。尤其作者并非嘲笑而是理解,结尾几句引入深思,立意深刻。

《银闸人物》描写两个邻居,寥寥几笔,生动有趣。邓姓湖南人一心想娶一个美丽,长发,缠脚会诗词歌赋的老婆。出身青楼的吴开说要抛弃丈夫跟邓,吴天足,短发。邓信以为真,作娶吴准备,并一再催促。吴称,还有半袋子面,吃完了办理,可以省点。半袋子面吃完了,吴终于告诉他,“前言戏之耳”。后邓娶了一个短发大脚老婆。

一个女邻居从来不同邻人说话,偶尔恭恭敬敬说“请问这位娘子尊姓大名,仙乡何处?”

但作者并非嘲讽而充满理解,“他们是住在尘世较远的诗化的或说幻想的世界里,虽然生涯近于捕风捉影,但是经常望影而想捕,也是不无可取的吧?”

《朱自清》: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补救,以求中和。率性难移,多情而宽厚。《背影》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

他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他的诗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

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文学,教育,语文等方面的成就。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性,叶圣陶平实规矩。文风方面,“写话”,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用语方面,要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话。“简洁”谈到“做”和“作”分工,“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仍依旧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