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三
小时候特别爱听评书,那时经济条件差,在村里能有台收音机也算是件了不起的事了。
因此,每到听书时间都是满满一屋子的人。
记得当时听的第一部评书就是刘兰芳老师的《岳飞传》。
当听到岳飞父子在风波亭被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时,满屋子的人都泪眼婆娑,而当时只有6岁的我更是嚎啕大哭。
从此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
而如今,尽管毛泽东早已走下神坛,但当我知道老人家在每每提及风波亭也是眼含热泪时,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老人家非常注重思想教育,对岳飞的评价很高,点评的文字也较多。
尽管岳飞的精忠报国有愚忠的成分,但也正是这份执着的忠诚,造就了中华民族铁骨铮铮的脊梁。
此外,老人家对岳飞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佩服:不仅能征惯战,而且治军有方。
对手金军“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就是对岳家军最好的评价。
如果不是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的重重阻挠,岳飞可能会直捣黄龙,收复失地,也就不会有那首著名的《满江红》了。
但历史不能假设。老人家说,岳飞的造反精神不如大将牛皋,这也是岳飞的不足之处。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岳王庙前跪了一千多年的秦桧,如果知道是这个结局,也许会后悔当初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