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娜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从地方需求和办学特色出发,研究形成了“LATTE”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体 系。在新的教育改革方向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下,学院将之改善、补充,突出“互联网+因素”的重要影 响,逐渐形成“I-LATT”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最终定型为“I-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湖南文理学院 (下文简称“学院”) 结 合 地方师资培养的实际需求和专业特色, 对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究,提出 了“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后将此体系升级为 “I-LATT”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开展了实证研究,形 成了包含“互联网+语言”“互联网+学术”“互联网 +教学”“互联网+团队”四大核心素养的“I-LATT” 核心素养培养体系[1]。学院结合时代要求,顺应国家 政策,将新文科和思政元素融入英语师范生人才培养 方案,形成“I-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将思政 (Ethics)元素列为第五大核心素养,作为英语基础 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

新文科对英语师范生培养的要求与挑战

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等13个部门联 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要求全面推进新 文科建设。2020年11月,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 言》,全面部署各高校建设新文科的具体方案。“新 文科”政策为英语本科专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契机,为 培养英语师范生应对新时期挑战指明了方向。

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新文科建设是形成国家 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就整体而 言,英语专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宏观来 看,英语专业人才应该在中外合作中体现中国立场、 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更应该为 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更大的力量[2];就具体的高 校人才培养而言,发展新文科,担当着培养知国、爱 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自信、自豪、自主的新时代 人才的重任,这无疑要求加强对新时代大学生综合文 化素养培养;就英语师范生的培养来看,是否拥有广 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厚重的国家、民族历史知 识、科技知识、文学艺术鉴赏力等,并将之运用到自 己的职业实践中,是衡量新文科综合文化素养的核心 标准[3]。

其次,从整合人文学科的角度来看,新文科的发 展要求正是为打破学术壁垒、培养跨学科学术素养的 综合能力提供了环境。有学者认为,新文科建设为现 有学科框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契机,将传统人文学 科打通,将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教育的影响真正落实到 新文科的建设中去,能大力促进高等教育对学生人文 素养和家国情怀的培养。新文科的建设就是要立足中 国实际,用中国智慧去研究中国问题、用中外优秀文 化的融合去解决难题,传播中国文化价值精粹,在世 界学术领域和全球知识体系上打造和构筑中国学派,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文科发展理念的指导 下,英语学科可以整合心理、哲学、历史、音乐、美 术、舞蹈及其他自然学科与外在的知识体系,将文 化、语言、文学相交融,达成多元发展[4]。就英语师 范生的培养而言,人文性的展现、应用技能和相关通 用能力成为培育教育人才的重点。学院培养的英语师 范生在毕业后将直接面对中小学课堂教学,他们的教 育技术应用能力也将成为职业素养的重要构成因素, 无疑也是新文科学科融合的关键点。

“I-LATTE”核心素养的形成

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是针对学院英语师范生培 养,量身打造的适应学科特点、办学特色和地方基础 教育人才师资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从2009年以来, 学院在研究英语专业师范生语言、学术、教学、团 队、技术这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理论和实现路径的过 程中,经过多次改进、完善、淘汰和升级,逐渐形成 目前“I-LATTE”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互联网 + 语言”素养

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核 心构成部分,“互联网+语言”旨在培养学生通过“互 联网+”的方式完成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与其他学科专 业不同,英语师范生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后备军,除 了掌握学科专业语言,还需要培养职业语言素养,如 教师课堂语言、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语言技巧等。

“互联网 + 学术”素养

学院在培养英语师范生的过程中发现,学术知识 的传授必须与“互联网+”平台相联系,才能实现知 识系统的随时扩充与完善,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被 时代淘汰。为了培养学生的“互联网+学术”素养,教 师必须跳出“以课本为纲”的教条思想,注重知识的 迁移、应用和整合,并能时刻留心知识的更新换代, 选用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帮助学生培养学术能 力。

“互联网 + 教学”素养

作为基础教育人才的后备力量,在校英语师范生 应养成实战教学能力。相比其他四大素养,教学素养 是与职业技能挂钩最紧密的。有了“互联网+”的加 持,教师能够通过各种网络和信息平台,更迅速地吸 收和改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有效结合现代教育 技术来合理展现和释放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最高效的学习过程,留下美好的学习体验。对于英语师范 生而言,在校学习阶段对于教学素养的了解和掌握, 会直接影响他们职业生涯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形成个人的鲜明风格,而采用“互联网+”和现代教育 技术的教学风格,无疑是十分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互联网 + 团队”素养

在当今教育环境下,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等已然 成为教学资源的划分标准,而这些精品课程的打造难 以靠一人之力完成,必然需要课程团队的全力合作。 英语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应该培养团队作战意识, 养成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任务、实习任 务的良好习惯。

“互联网 + 思政”素养

思政素养的概念,是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环 境下提出的。将思政素养加入英语师范生核心素养培 养体系,着重加强他们作为基础教育师资的育人意识 和课程思政意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了解和领 悟“大网络”思政格局[5],是师范生教育的时代主题 和发展方向。在英语师范生思政素养培养的实施路径 中,将着重探讨师德修养、教育情怀、价值观、道德 观及文化自信等方面,研究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 国情怀、国际视野、厚生品格、创新素养。

在推进新文科一流英语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中, 英语师范生的教育改革对基础教育师资人才起着决定 性作用。学院对英语师范生LATTE核心素养的改革和完 善,将新文科理念和思政素养及时融合在新时代的人 才培养方案中,不仅符合国家“十四五”教育规划的 发展方向,也是实现人文学科整合,切实配合地方特 色和学院特点,培养师资力量的有效手段。在I-LATTE 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地方史资源和中国 的传统文化将被作为重要内容融入英语学科知识中, 目的是培养英语师范生养成家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用 批判性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并将 这种批判性思维继承并传授于今后的教育生涯。

参考文献

[1]范丽娜,宁云中,刘锋.“I-LATT”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研究——以湖南文理学院英语师范生的培养为例[J].现代 教育技术,2020,30(05):120-126.

[2]郭英剑.对“新文科、大外语”时代外语教育几个 重大问题的思考[J].中国外语,2020,17(01):4-12.

[3]付烨.新文科背景下内蒙古地区英语专业学生的综 合文化素养培养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 为例[J].才智,2020(31):3-4.

[4]白晓凤.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类人才培养模式探 究[J].大学,2021(21):79-81.

[5]丁洁,范丽娜,肖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 困境与实施路径[J/OL].当代教育论坛:1-9[2021-09-23]. http://doi.org/10.13694/j.cnki.ddjylt.202107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