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灯谜作品谜面和谜底是一种承接关系,谜面通常摘取大家熟悉的诗文或俗语中紧密联系的句子,以叙述、比拟等方法制成灯谜。

猜这类需要对古文、诗词、俗语、历史典故等比较熟悉,然后根据谜面句子与其上下文句的承接关系加以延伸,猜出谜底。

例1 口角几回无觅处 (国名)

猜这条谜应当先知道“口角几回无觅处”的出处。冯梦龙《苏小妹三段新郎》中讲东坡兄弟常以诗互相戏谑,苏东坡满嘴胡须,苏小妹嘲云“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意思是口角数次却找不到从哪里发出的声音,那么究竟在哪儿呢?下句告诉我们“忽闻毛里有声传。”哦,原来在胡须里才能找到,于是猜出谜底“毛里求斯”。

例2 打得鸳鸯各一方(电工器材)

猜这条谜时应当联想到是什么东西“打得鸳鸯各一方”。《四季歌》中唱道:“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原来是断绝两只鸳鸯的大棒,使之天各一方的是一阵无情的大棒,所以谜底是“绝缘棒”。

例3 此夜曲中闻折柳(电影名二)

我们先看李白的诗《春夜洛阳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此谜搞其中一句做谜面。让我们联想一下,当诗人在夜阑人静时听到笛声吹奏哀怨、表现离情的“折杨柳”时,是怎样的心情呢?诗的下句写道“何人不起故园情”,是说所有的人都产生了思念家乡的心情,由此推断谜底是“人生、乡情”

————————————————

练习题:(谜底下期公布)

注:限于本人时间、精力,就不一一对答案进行判别,只将答案列出,请各位谜友多多理解。

1、春色满园关不住(80年代时政用语)

2、桃花潭水深千尺(成语)

3、石油工人一声吼(历史名词)

4、未出庭前三五步(企业用语)

5、打起黄莺儿 (字)

————————————————

上期谜底(运用典故,点击可直接阅读上期文章):

1、如何是好 成语萧规曹随,说的是萧何和曹参都为汉高祖大臣,宰相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然照章实行。解作像萧何就是好” 原底的“如何是好”应该不是成语,所以个人感觉谜友@网友_胡 的谜底“何以为继”可能更好些。欢迎留言讨论。

2、英雄难过美人关 唐·杜牧七绝《赤壁》云: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谜底据诗之末两句,亦即题面作两段理解:英雄难过是谓若无东风之助,则赤壁无功,其后果将令大英雄周瑜特别心伤、无比难受——此难过已非难以过去之本义;美人关则指如曹操胜,将掳走美女大乔与小乔姐妹,关在铜雀台内——此关字亦不作关口 释,实为关锁之义也

3、操之过急,信以为真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故事,周瑜故意以假降书让蒋干盗去,曹操看到假信,就把假信当成真的,立斩麾下水军将领蔡瑁张允,中了周瑜之计。待到曹操醒悟,蔡张的人头已然落地。解为曹操的过失在于急躁和把假书信当真了。

4、高压、反冲 谜面用《水浒传》故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为高俅迫害,走反无路被逼上梁山。解作高俅的压迫,使林冲反叛朝廷

5、白面郎君 谜面用家喻户晓的《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断桥相会的传说,断桥相会就是为白娘子面见许仙

6、恩将仇报 《打渔杀家》是传统戏曲剧目之一。梁山好汉阮小七在起义失败后化名萧恩,隐迹江湖,与女儿桂英打鱼为生,本想平安度日,却因恶霸丁员外勾结贪官一再勒索渔税、欺压渔民,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抗,痛打教师爷,杀死丁员外,远走他乡

7、莫愁,无盐 马帮来了,不要(莫)愁没有(无)盐,《山间铃响马帮来》是195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著名电影,故事情节是解放初期云南边疆的各族人民盼着人民政府的马帮早日带来他们需要的日用品(尤其是食盐)和农具。隐藏特务李三勾结残匪妄图抢劫马帮。苗寨联防队队长黛乌和驻军张连长带领联防队伍,迎接运货马帮,把敌人打得狠狈逃窜;苗族人民喜形于色,随意选购着食盐等马帮带来物资

8、只是近黄昏 面言三国末期之事,分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二回与一百二十回中。刘后主亡国,乃为溺爱中贵黄皓;吴末帝孙皓之丧吴都,是因宠信中常侍岑昏,故题面发问未意、何因,谜底则作答云:只是近黄、昏!底诗见李商隐《登乐游原》

9、盘香 面句出自王维的五言绝句 《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当然可以很多很多,但诗中独只问到那株寒梅有没有开花, 扩展了读者的想象——凡是有过离乡羁旅经历的人,谁不惦念其家园中的一草一木,人情所系,千古无殊。盘,盘问;香,指代梅花

10、企鹅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相传,有一次他听说山阴有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大白鹅,便去索求,道士与他谈妥条件:要用鹅换取他亲笔写的《黄庭经》。王羲之为企求得到鹅,便欣然同意了。此谜便根据这个典故而制

————————————————

个人微信公众号:灯谜汇 (dengmi_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