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通讯员 高志

为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发展,本学期以来,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二高”)持续开展了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干货满满、形式多样、功能齐备的班主任学习会,引领支持了学校德育工作。

智慧心桥,从班主任需求来规划培训体系

本学期初,二高精心制定了“智慧心桥”德育策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建立高价值的时效性数据库。精准评估德育主体和对象的困扰与需求,开展“德育诊断”,精准施策。

本学期,二高学生处共发放网络调查问卷10份。其中家长调查问卷2份,参与人数1688人次。内容涉及学生居家状况、家校沟通需求、学校服务状况、生涯志愿者报名等。学生问卷4份,参与人数3754人次,内容涉及学生居家心理状况调查、学生心理筛查、高危学生居家状况调查、学生入学情况调查等。班主任问卷4份,参与人数123人次,内容包括班主作培训需求调查、班主任年度记忆调查、班主任参评意见调查、家校沟通班主任调查等。

其中,2022年9月1日至3日学校开展《班主任工作需求调查》,重点了解了班主任学习培训方面的需求,收集了班主任们150余条经验和建议。在培训的频次方面,81%的班主任选择了一个月1次。

在培训形式方面,近半数的班主任首选名班主任经验分享的培训形式,排名第二的是班主任沙龙,排名第三的是专家讲座。

在培训内容方面,班级文化的建立、班级心理辅导、主题班会设计、五育并举的班主任工作等培训内容成为班主任们最喜爱的话题。

“智慧心桥”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为开展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策划德育系列活动、促进彼此相互理解,形成各方德育合力,起到了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与彰显思考价值的作用。

内容丰富,让每一次学习会都有收获和启发

在前期班主任、学生和家长需求与困境调查的基础上,学校又结合不同时期德育工作的重点,与时俱进地设计与组织每一次学习会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和目标确定以后,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的安排。如何使每次1个小时左右的培训达到预期效果?这是二高每一次策划培训内容时思考的重中之重。经过精心筛选主讲人,反复沟通和打磨分享的内容,使每一次学习会都有收获和启发。在七次的班主任学习会中,分享老师们带来的真知灼见、智慧金句和宝贵经验,让参与的老师们深受启发,印象深刻。

在第五次学习会中,副校长德尔根曼倡导并建议:“在新学年新学期,要打开思路,静心梳理班级育人工作的新思考、新规划。要多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家校的‘立交桥’,学生的‘助推器’,善于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建设家校同向共育,助力学生成长的良好局面。”

姜陆陆副主任鼓励大家:“疫情防控给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都带来巨大的挑战,考验着管理者的责任与智慧。二高的老师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的凝聚力,不畏任务艰巨,不断挑战难题,圆满完成了一项项新课题,也获得了家长和同学们的如潮好评。”

在第六次学习会中,李元琳老师在讲座伊始,就通过填空方式,引导班主任们看到当班主任的幸福与价值。“我爱当班主任——沐浴青春的气息,紧跟时代的步伐,享受明星的‘赶脚’,增强应变的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症,挽救学生,挽救学生的家庭,最终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她分享了家校面谈六步心法:请一请,邀请家长来校,同为孩子成长;笑一笑,展示职业自信,真诚面对家长;夸一夸,肯定家长付出,看到孩子进步;听一听:倾听家长倾诉,了解成长过程;聊一聊,客观陈述事实,友好氛围交流;教一教:传授爱的方法,一起读懂孩子。

在第八次学习会中,童玮珊老师表示:“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共性问题,我们要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自控感。对于学生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情绪波动,我们要指导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通过谈话分担学生的焦虑情绪。而对于在人际关系上适应不良的学生,要通过宿舍文化建设、班级凝聚力工作,使学生尽快融入集体。”

在第九次学习会中,王妍老师分享了如何用细节强化和长期浸染的方式,内化班级风气等策略。比如将班级课前准备设计成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图。预备铃响起,科代表负责提醒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值日班长负责检查白板、投影仪,并提醒学生归位,全体同学要迅速回到座位上,并且做好上课准备。

付帅铭老师则分享了如何以集体活动为契机,创造班级的高光时刻,打造班级的凝聚力。他还向学校11月份开展的班级合唱节发出了倡议,提供了指引。

在第十次学习会中,南芳老师总结了自己作为一位新手班主任,在运动会上探索的经验与智慧。赵倩老师则从“环境之花”“精神之花”“制度之花”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的感悟与心得。

在第十一次学习会中,吴义奇老师介绍了二高艺术生培养的硕果,并澄清了许多之前存在于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误解与偏见,为班主任们协助学生选择艺术之路提供了方法与策略。

王君贺老师从物理班级在学业上理科思维的培养、管理中兵荒马乱的场面和沟通中家校合作的困难等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外塑其行、内修其心的管理策略,在家校沟通中化解家长焦虑、建立边界和达成共同愿景的沟通策略。

李广元老师则针对历史类班级在分班后常见的动摇反复、难以融入新集体、轻视非高考科目等典型问题,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富有启发的解决策略。比如,在如何协助学生融入新集体方面,他提出了亮出底牌、交流谈心、平易近人和常常“露脸”等策略。

精心设计,最大化每一次培训的功能与价值

在德尔根曼的指导下,每一次班主任学习会,学生处都用心准备,精心设计,细心谋划。在为班主任团队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也为每一位教师提供情绪价值支持,并不断激励班主任成长,促进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最大化每一次培训的功能和价值。

比如,通过用心准备的“小美食”,营造沙龙式的放松氛围。“小美食”,有时候是奥利奥饼干和王老吉凉茶——寓意是“奥利奥给力,凉茶降降火”;有时候是来自北海道的饼干——寓意是“假装自己去旅行”;有时候是寒冬里的一杯热咖啡……

在每一次培训的开始,二高还会设计一个小小的热身活动。“情绪彩球”,引导每位老师觉察情绪、关照自我、彼此支持。“萝卜蹲”游戏,让大家在热身的同时感受到化身“萝卜”的快乐。“保卫地下党”游戏,让大家体会到掩护“地下党员”的惊险和成功的喜悦……。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核心在于其内在动力的激发。二高提出“分享,愿每一位老师的智慧都被欣赏。点赞,愿每一位老师的付出都被看见”,学生处要努力成为班主任的服务者、成就者和托举者。

本学期,二高还探索了“微分享”和“微讲座”的同伴互助成长模式。“微分享”或“微讲座”,就是在每次学习会上,邀请1-2位近期在某项或本段工作中有经验和感悟的班主任,为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智慧。“微分享”的时间为8-15分钟,“微讲座”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这样的“微”,既让分享没有太大的压力,也让听众收获最“接地气”的内容。

每次分享结束,德尔根曼都会为大家颁发讲座证书,甚至赠送礼物。通过这样的仪式性环节,给予主讲老师专业上的肯定和鼓励。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