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是什么?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函数/映射的思想等等。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

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以后孩子的学习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排队问题,可以给孩子们做做试试,能够有效的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1、排队放学,小红前面有2人,后面有4人,这队一共有几人?

2人 ——小红——4人

小红前面2人+小红后面4人+小红自己

2+4+1=7(人)

已知部分求整体(用加法):

1、自己前后两个有几,两数相加再加一;

2、两个第几,两数相加再减一;

3、有几第几,两数相加不算一。

前面有4人,从后数排第3,一共有多少人?

已知整体求部分(用减法):

1、两个第几,大小相减再减一;

18-8-1=9

2、从几到几,大小相减再加一;

3、一共第几,大小相减再加一。

求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一共有多少人(或者两者之间有多少人)

首先要明确“从一个人另一个人”是包括首尾两个人在内的,而“之间”是不包括首尾的两个人,即在前者基础上减2。

例如:在一个队伍中,小明排在第4,小红排在第9,从小明到小红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直接画图,从小明开始,接着往后画第5、第6、第7、第8,直到第9(小红)。数一数,就知道一共有多少个人啦。

当然如果孩子无法精准掌握,可以先用画图的方式来逐步理解这一数学思维。

解决排队问题不重不漏是关键。在学习排队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符号化,把复杂的关系明朗化,让孩子直观地去看图,再去探索数字关系,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排队是每天都可能发现在小朋友身边的事,放学排队、玩滑梯排队、坐车排队……我们要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引导孩子们从熟悉的事件中去探索有趣的数学问题(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