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一些基民小白不清楚估值指标是什么,有什么用?即使是一些比较资深的老基民,你问他怎么看指数,怎么用指数,他也不一定能够答得出来。往往也只能和你说估值低的基金(或者股票)更具成长性,长期持有会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

老基民说的话虽没错,但是要晋升为更专业的基民,势必需要更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些估值指标的来龙去脉,以此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

随便在网上查就可以知道,估值指标大致有市净率(PB)、市盈率(PE)、市销率(PS)、市盈率增长率(PEG)、ROE(净资产收益率)这几种,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分析,使用不同的指标进行决策。我比较喜欢用辩证法的观点来形容,每个指标之间都是有一定关联的,但是往往也有主要和次要的,这个需要自己实践得出真知。

行述打算专门写一个系列,分别讲述一下这些关键的估值指标。

什么是市净率(PB)?

举个例子:

背景:行述开了一家包子铺,一共有100个大包子,总共价值100元,现在打算全部卖出。

1、当PB>1

行述虽然有100个共价值100元的大包子,但是之前欠了别人50元购买材料,所以现在净资产=资产-负债=50元。如果市场觉得我的铺子价值100元(连包子铺带包子),那么市净率PB=100/50=2,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股东回本需要2年

同样的,如果包子铺没有欠款,别人又说我包子铺下边卖了一箱黄金,纷纷炒作出价200元买我的铺子,那么市净率PB=200/100=2,终有一日他们会发现其实并没有这么一回事,价格最终会回归到内在的真实价值,所以也就是高估了。

2、当PB<1

市场上又开始炒作,放出利空消息,说我的包子制作太粗糙,放的沙子比肉多,导致我的铺子只有50块的市场价,但是天地良心,我的包子可是货真价实的好包子,最后反应到市净率PB=50/100=0.5;

再比如,行述本人悄悄摸摸的钻研技术,提高了包子质量,每个包子不仅放了更多的肉、还加上了猪油,所以每个包子真实价值2元,包子铺买到就是赚到,所以净资产就是200,市净率PB=100/200=0.5,又被低估了。


股市就和这个包子铺的逻辑一样,通过这个例子,各位就知道市净率PB在一定范围内低点会比较好,理解了这点你就算入门了。

注意避坑

都说要使用估值指标来购买股票基金,很多人也确实是这么用,但还是亏了不少钱,亏钱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是信奉左侧交易,结果抄底抄在半山腰,狠心一割肉结果刚卖就涨停;也有的是右侧交易,追涨杀跌,但是运气不太好刚买就跌,一跌就卖。

估值指标本身没问题,但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说一说使用市净率需要避的坑有哪些:

1、不是所有行业都适用于这PB估值指标

PB的计算公式中包括净资产这一项,如果用重资产的机械行业和轻资产的金融、互联网行业对比,那肯定就没有可比性。比如说一个钢铁厂,公司净资产为100e,用脚都能想出这些都是一些设备、钢铁等实务的价值。而如果是一家银行,公司净资产同样为100e,可能就没啥东西剩下了,就是一些比较虚头八脑的东西,比如说商誉、专利、债券、系统等,这东西听起来就很不实在,所以就说需要分行业进行探讨。

2、PB并非越低越好

回到行述开的包子铺上说,如果市场上都是一些“猫不理”这些超级大的包子店,而我只开了一个门面,虽然我包子做的不错,但是没人看得上,我着急卖却卖不出,就会导致市价变低,估值也变低,所以也不具有投资价值。

3、财务上的净资产和实际的净资产不是一码事

会计记账上,使用的方法和普通人理解不太一样。行述还有一个打印店,买了一个设备100元,计划用10年,每年折旧10%。到了第三年的时候,这台设备账面计700元,但是这真的价值700元吗?卖东西的手续费是不是需要扣除?运输费、人工费、再打个折扣卖,最后到手只能卖500块。这就导致估值指标的失真。

4、选择的时机不对

一定程度上说PB适合在熊市的时候使用,并且特别适用于强周期行业。券商行业就是一个强周期行业,当时行述在读研期间,经济形势特别差,投行招人也只是个位数(大概17-19年之间吧),当时谁能去投行,简直羡慕的留下眼泪。到了这两年,监管实行了注册制,券商又起来了,利润也变多了,股价也上来了。所以如果当时我有闲钱的话,就会选择在熊市的时候来抄个底,说不定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不至于苦哈哈的在这里写文章。

总结一下

使用市净率(PB)作为估值指标是有用的,但也是有条件的。具体来说

1、行业。强周期性行业&账面价值相对稳定的行业,例如化工、钢铁、券商(其实券商持有的股票、债券还算相对来说比较稳的,因为券商风控比较严格,不太会乱来)等。

2、择时。熊市的时候看市净率。

3、别迷信任何一个单一的指标。市场是动态的,需要辩证的看。

4、尽量长期持有。别抄底抄在半山腰上,赔个精光。

每日估值-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