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君主被称为“后”,原因是夏朝的姓氏就是“夏后”,所以后来君主就直接称为“后”。
商朝君主称为“帝”,“帝”这个称呼其实比较特殊,并不是人用的,而是给自己的先人或是神用的。在夏朝,只有神或是已经死去的先人才可以称之为帝。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君主集王权、神权于一身,既是君主,又是祭司,因此可以堂而皇之的将帝的称呼绑定在自己身上,因此商朝历代的君主都称自己为帝,象征着王权和神权的统一。况且,商人的祖先是帝喾,因商王本身就是五帝后人,因此也敢于用帝来称呼自己。
周朝同样也是帝喾后人,但是等到周朝灭商之后,周天子却不敢称自己为帝,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周朝当初只是用奇袭的方式灭掉了殷商的首都,但是殷商的主力并未受挫,因为碍于前朝的势力,武王姬发不敢贸然称帝。况且,周朝以礼乐治国,殷商的后裔都还在,如果称帝有违礼制,因此为了自己的体面也不会强行称帝。所以,周朝的君主只敢称王。不过后来因为周朝的统治力变弱,就连诸侯也敢于称自己为王了。
伴随着周朝的覆灭,秦灭六国统一了天下。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
译:武王登位,太公望任太师,周公旦做辅相,还有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以文王为榜样,承继文王的事业。
笔者:太公望,就是姜子牙,半生寒微,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 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姜子牙,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其实人这一生,谁都会有好运气,都会有坏运气,姜子牙到70岁还一无所有,时机一到便能建功立业,为后世敬仰。
武王灭商后,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议,把全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由周天子分封给在灭商大业中作出贡献的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国,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功勋卓著,而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 ,以稳定东方。
纵观姜子牙一生的建树,无论从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其中尤以军事为最,所以太史公言“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称得上兵家之鼻祖,军事之渊薮。
周公旦的也是位历史伟人,明天篇章的开头主要论述周公旦,大家耳熟能详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写的就是周公旦。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