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有2年之久。
因为自己的领悟能力太浅,所以我总是急于弄懂故事情节 。可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呀?大名鼎鼎的马尔克斯啊。马尔克斯这种大师怎能让你轻易读懂他的故事?
所以我就查了这本书的故事梗概,知道了情节后我更读不下去了,因为我觉得这本书的三观有问题。
文艺青年阿里萨,喜欢上少女费尔明娜。他们写情书,地下恋,甚至谋划结婚,却被费尔明娜的父亲棒打鸳鸯。费尔明娜的父亲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一个高富帅,为了拆散他们,他带着女儿出门远行。
旅途中,两个人依然通信不断。但这种一直以来只靠信件维系的感情,跟现在的网恋一样容易见光死。当费尔明娜与阿里萨重逢时,阿里萨已再不能入她的眼。所以她嫁给了海归医生乌尔比诺。
被嫌弃之后,阿里萨用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逆袭为有钱人。在费尔明娜成为寡妇的那一天,他再次表白:“这个机会我已经等了半个多世纪,就是为了能再一次向您重申我对您永恒的忠诚和不渝的爱情。”
暮年之时,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阿里萨说:“我为你保留了童真。”尽管他在51年里,用25个本子记录了622个与他有着“较长恋情”的女人。
多么讽刺啊,阿里萨半个多世纪的等待,怎么看都像是一场“得陇望蜀”的狩猎计划。经过622朵浮云,阿里萨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猎物。这三观也太可怕了,恕我不敢苟同。
但我又劝自己:文学作品本来就包罗万象,作者只负责讲故事,故事并不代表作者的三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么理解是读者自己的事儿。读书不要带着自己单一的价值观和认知去理解,而应该带着包容多元的心态,否则就无法欣赏世界上众多的经典与著作了。
所以,经过2年,我才读完这本书。
我觉得这本书和霍乱没多少关系,讲的也不是爱情,它的内核还是孤独。
女主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这对被全城人公认为最门当户对,最幸福的婚姻背后,实际上也是荒芜一片。看似完美的丈夫,对婚姻并不忠诚,他是出轨者。而费尔明娜也并不爱她的丈夫,她对自己的丈夫的感情,只不过是因为他丈夫给她提供了有保障的生活;给她提供了拥有金钱的骄傲;给她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给她提供了那个时代少有的体面的生活。她自己以为这是爱情。
所以,当老年孤独的她终于和阿里萨在一起时,她却“很难分清自己是出于同情还是爱情。”
因此,当我合上这本书时,我感觉自己被马尔克斯戏弄了。这本被冠以爱情的书,马尔克斯要说的实际上是:无论如何,我们生来就是孤独的。
电影剧照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