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以下简称“双高”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工作,是学校打造重电职教品牌、贡献重电职教智慧的关键抓手。在2021年学校“双高”建设征程中,广大教职员工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胸怀斗志、同心戮力、担当作为、争先创优,他们中有引领学校乘风破浪的“塔尖”,也有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塔基”,共同助力重电夺取一个又一个瞩目成果,超越一个又一个对手,攀登一个又一个事业高峰。
根据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双高”建设突出贡献奖遴选办法(试行)》,经个人申请、二级部门审核推荐、专家评审、校长办公会审定等程序,决定对以下10位在2021年度“双高”建设中做出突出工作业绩的个人进行表彰:
“双高”建设业绩突出贡献奖: 武春岭
个人简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二级教授,重庆市政协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突出业绩:依托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基于校企融合的工学结合IT类专业教材开发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套“W-H-D”法组织教材内容模式,指导开发出“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8部,工信部“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4部。2021年教材研究成果“基于‘四共·一驱·四融’的高职特色教材开发改革与实践”获重庆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的《C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教材获国家教材建设一等奖,获国家教材建设优秀先进个人。
“双高”建设业绩突出贡献奖: 彭 华
个人简介:电子与物联网学院课程中心主任,中共党员,教授,高级技师,重庆市“最美教师”。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双能教师、校级教学名师、教学督导、教学示范岗教师。
突出业绩:主持建设的《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重庆市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课程团队成员获评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获重庆市2021年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特等奖、重庆市课程思政优秀论 二等奖;立项重庆市教委十四五重点规划课题1项、重庆市教委高等教育课程思政专项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1篇(JCR二区)、EI原刊论文1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项。
“双高”建设业绩突出贡献奖: 张慧敏
个人简介:教务处副处长,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核心成员,重庆市优秀教师、重庆市骨干教师、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突出业绩:充分发挥“双带头人”头雁作用,以党建引领专业发展,2021年荣获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着力打造“党建+科普”品牌,2021年工作室制作科普视频24个、科普宣传册8套,开展科普知识宣讲13场次,开发社区科普教育课程3门、社区线下授课112课时,协办科学竞赛活动3场,科普受益人次超过50万,典型事迹被学习强国、重庆电视台、澎湃、搜狐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指导学生参加“华为中国大学生ICT大赛”获全国特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获重庆市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川渝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双高”建设业绩突出贡献奖: 甘守武
个人简介: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处合作发展科负责人,副教授。
突出业绩:承担重电-长安汽车联合建设示范性培训基地双高项目,成功申报校级重电-长安汽车联合建设示范性培训基地;开展长安欧尚维修技师、长安新能源、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项目培训2600余人,创收项目到账91.8万元;撰写的“四贯通?三交互?两共学”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典型案例成功入围2021年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四贯通?三交互?两共学”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得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双高”建设业绩突出贡献奖: 苗银家
个人简介:财经管理学院专任教师,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库成员、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协会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
突出业绩:以身示范,引领师生共创,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以教师科研转化为依托,将教师科研项目转化成创新项目,形成“学生实践一教师科研一科技创新”师生循环共创模式,培养国家级双创冠亚军和一批重电“创客”榜样人物,2021年指导学生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实现重庆高职首金;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国赛行星级作品(国赛二等奖)。
“双高”建设业绩突出贡献奖: 杨 梅
个人简介:通识教育与国际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校级“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重电杰青”“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教师”。
突出业绩:带领团队一直深耕一线教育教学,本着对教学精益求精的不断追求,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全年无休,不断地对作品《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进行反思、改进、提升和打磨,最终斩获国家一等奖,并作为全国5个优秀作品之一,在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总结会上进行展示。该成绩弥补了我校在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上的短板,突出展现了学校在深入推进“三教”改革上所取得的成果。
“双高”建设业绩突出贡献奖: 樊 凯
个人简介:中共党员,建筑与材料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理学博士。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市生物与化学类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重电杰青人才。
突出业绩:长期从事“高分子滤膜材料改性设计及应用”的研究,研发成果成功应用于蛋白分离、药物提纯和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一区TOP 3篇),CSCD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2021年以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osphere》发表高水平论文《基于原位生长制备的改性 PVDF-g-PMAA@MnO2滤膜及其应用于高抗污染和蛋白高效分离》,研究成果现已开展在重庆水务集团、重庆环投集团和重庆梁平垃圾渗滤液处理厂等施工现场的实地应用;指导项目“山光水膜——专注污水再生利用的稀土杂化高分子超滤膜”获得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职教赛道国赛金奖。
“双高”建设管理突出贡献奖: 刘 影
个人简介: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处副处长、外事办、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重庆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国际合作与交流专委会副主任。
突出业绩:致力提升国际化水平搭建平台,成立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中非(重庆)职业教育联盟框架下境外合作办学模式建设与推广”立项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针对项目十与各个子项目同频同步难问题,形成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构建有效的任务计划,实施“月报”制度,指导各子项目科学、合理地预算项目资金;实施子项目“中文+职业技能”零突破,组织实施教育援外项目鲁班学堂等项目;构建“三维双线一核心”高职院校留学生人才培养探索模式,在2021年东盟教育活动周等论坛上多次做汇报交流并获得“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项目立项。
“双高”建设管理突出贡献奖: 付 婕
个人简介:科研与社会服务处课题与项目管理科负责人,讲师,校级教书育人楷模。
突出业绩:完成《“环重电”创新生态圈发展规划》编制,为“环重电”创新生态圈做好顶层设计打下坚实基础;协助领导积极对接沙坪坝区、两江新区、高新区,快速论证并编制完成“仟佰汇科创街区”“学府悦园数字产业科创大厦”“学城大道创新孵化器”等建设方案,为生态圈建设优化平台载体;编写《双循环三融合:高职院校科研多元协同治理模式》被市教委采纳,纳入《2020年重庆教育发展报告》;编写的《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深化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方略》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21年优秀教育咨政决策论文评选二等奖。
“双高”建设管理突出贡献奖: 胡 幻
个人简介:双高建设管理与政策研究办公室副主任,图文信息中心网信规划建设科负责人
突出业绩:革新双高项目管理模式,将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任务作为双高三级子任务纳入双高管理;下拨双高年度预算及经费动态调整,牵头对学校双高各项目组经费使用情况、大项目采购论证情况及指标完成情况等建设进度监测,出台双高简报4次;修订2021年双高考核办法,完成2021年项目组及二级学院考核工作;积极与双高各项目组沟通指导双高相关工作,配合解决各项目组在双高经费、指标及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参与重庆市双高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申报及任务书编制,牵头完成重庆市双高校(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的申报及任务书编制工作;赴北京参加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国家数据采集平台指标研制工作。
唯奋楫者,方能破浪前行。在全力推进学校“双高”建设的新阶段,让我们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用真干实干化宏伟蓝图为美好现实,共同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全力以赴!
来源: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责编:阳光
复核:刘念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