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是“东北第一嗓”,也是赵本山的黄金搭档。
和赵本山,范伟被称为是“铁三角”,多次登上央视春晚,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小品。
她是《刘老根》里面的“丁香”。
她就是高秀敏。
2005年8月18日凌晨4点,高秀敏半夜心脏病发作,再也没有醒过来。
年仅46岁的高秀敏去世时,身边一个人也没有。
在葬礼上,何庆魁陷入巨大的悲痛中。
一直以来,和高秀敏以夫妻名义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何庆魁,在高秀敏去世之后,一边在媒体面前深情的怀念高秀敏,另外一边却回到了原配夫人张艳茹的身边。
后来经过媒体爆料,大家才知道,和高秀敏在一起的14年,何庆魁和原配张艳茹,一直都没有离婚。
1.
1959年1月底,高秀敏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大洼乡郭家村。
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往上数几代,也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地里刨食。
并不富裕的家里兄弟姐妹就有8个,而她排行老幺。
据说生高秀敏的时候,只有4斤多,瘦小的身体看似非常柔弱,后来长到19岁,体重都没超过100斤。
别看身板不大,但是有一口大嗓门。
高秀敏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要跟父母一起做农活。
虽然生活很贫苦,但喜欢唱歌的高秀敏,却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年轻时候的高秀敏
当时县里在搞业余汇演,长得高高瘦瘦的高秀敏,梳着齐耳短发,窄脸大鼻子显得有点突兀。
但是,当她唱起《红灯记》时,整个现场轰动了。
那时,她就认识了大她12岁的何庆魁,他们经常同台演出,何庆魁吹唢呐,高秀敏唱二人转。
也得益于她这个爱好,当时高秀敏的目标是进县剧团。
她从15岁就开始考,当时她在团长面前高唱一曲,受到了极大的赞赏。
然而,因为当时高秀敏瘦弱得像是生了病的人,唱二人转女演员非常讲究身段,团长对她说:这个小姑娘唱的挺好,就是身子骨太弱了,还是先回去养好身体吧。
落选之后高秀敏又难过又无奈,母亲安慰她说:别着急,咱家今年的鸡蛋不卖了,全给你补身体。
1977年,县城炼油厂宣传队招演员,18岁的高秀敏唱完一首《绣金匾》,厂长就让她马上回家把户口本取来。
就这样,她进了炼油厂,户口迁到厂里,从农民正式转为工人。
那个时候的厂宣传队只是临时的,演出每年只有几次,范围也很小,多半是给厂里职工演,其余的时间同工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
这对于平时歌不离口的高秀敏是一个禁锢。
她梦想着自己能成为一个专业演员。
这个时候,高秀敏认识了李云启。
李云启和高秀敏
李云启是扶余县人,比高秀敏大8岁,他原是吉林省白城地区京剧团的武生演员。
浓眉大眼国字脸的李云启,人长得帅气。
1978年,高秀敏和李云启结婚。
与高秀敏结婚后,李云启调到松原县文化馆工作。
1981年3月,李云启与高秀敏生下了女儿丹丹,大名叫李萱。
李云启和李萱
1982年的一天,扶余县民间艺术团的团长杨柏森带团在高秀敏婆家三岔河演出。
在医院打针时巧遇高秀敏。
高秀敏很直接地向杨团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自己演唱的非常好,我非常自信,为什么你们都不要我?”
杨柏森说:“过几天你到扶余来找我”,这一趟高秀敏进了扶余民间艺术团,成为了一名专业的二人转演员。
为了更好的学习二人转,高秀敏托关系游说吉林民艺的二人转艺术家韩子平,始终没有说通。
韩子平被称为二人转皇帝,在东北三省盛名已久。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高秀敏错过了韩子平,韩子平也错过了高秀敏。
二人转皇帝韩子平
高秀敏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转投二人转艺术家关长荣为师,关长荣是二人转著名花旦。
花旦就是比较泼辣、搞笑的角色,这一点对高秀敏影响极大。
高秀敏声音高亢,嗓音嘹亮,经常听她唱戏的观众,都称她为“小郭兰英。”
在生活中,高秀敏注意观察农村中年妇女的做派和说话方式,把东北农村妇女风风火火心直口快泼辣质朴的风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在进入剧团的第三个年头,她主演的《中秋月下》即在吉林省二人转汇演上拿了6个一等奖,包括最佳作曲、剧本、男女主角。
此后,高秀敏成为了剧团的台柱子,剧团开始打着她的“旗号”,到扶余县各地巡演。
杨柏森回忆:两小时一场的戏,爆满的时候上万人挤在一个打谷场上,都等着看高秀敏唱压轴。那时的高秀敏月工资三十几块,唱一场几毛钱补助。
几年的时间,高秀敏唱响了扶余县的每一个村镇。
2
凭着自己出众的艺术才华,高秀敏坐到了扶余县民间艺术团业务团长的位置上,被评为国家二级演员。
此时的何庆魁,还仅仅是靠打渔为生的贫苦农民。
何庆魁,1947年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四马架乡大孤家子村。
比高秀敏大12岁。
何庆魁的爷爷,爸爸,还有何庆魁都靠在松花江打鱼为生。
何庆魁的爸爸老来得子,对何庆魁甚是宠爱。
何庆魁天资聪慧,奈何家贫的何家供养不起何庆魁继续读书。
初二时,何庆魁只得辍学。
何庆魁人长得瘦弱,但脑瓜灵活的他喜欢看书,更喜欢琢磨戏。
闲暇时他写的习作《两个记分员》被《吉林日报》刊登,并换来5元的稿费。
所以在当地的村上也是个文化人。
可肚子里有点墨水的他,也没有找到能发挥的地方。
42岁还一事无成的何庆魁决定去扶余县城租房卖菜。
何庆魁在扶余民间艺术团门口摆摊卖菜,高秀敏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他守着菜摊。
有一天,下班回家路过菜市场,两人相互寒暄之后,高秀敏对他说:“老何大哥你会写为什么不写点东西呢?你给我们团写一个,如果被用的话,还会给你200块钱的首演费。”
这个数字对于何庆魁来说,那简直是天文数字。
那个时候,他实在是太穷了。
于是,何庆魁开始在菜摊上进行剧本的创作。
1989年,何庆魁写了一个拉场戏剧本《谁娶谁》,却没人欣赏,团里的人都觉得太俗气。
高秀敏看到后却很惊喜,力排众议留下了这个剧本,决定亲自来演。
最后,高秀敏和何庆魁第一次合作的作品《谁娶谁》在当年吉林省文艺汇演中拿下了一等奖。
一炮打响的何庆魁,被东辽县文化馆看中,于是当上东辽县文化局创作室专职编剧。
到了文化馆,何庆魁也知恩图报,他首先就向领导推荐了高秀敏,并表示,“她是个很有才的演员,没有她的帮助,我还是个卖菜的。”
文化馆领导知道已经很有名气的高秀敏。
就这样,高秀敏辞掉了副团长的职务,从扶余县来到了东辽县。
高秀敏与何庆魁开始了合作。
1992年,高秀敏、何庆魁这对搭档生命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年初,他们参加吉林台春节晚会《春打六九头》,何庆魁总撰稿,高秀敏演小品,两人第一次从田间地头走进了电视。
晚会总导演安福祥回忆,在剧组包的宾馆同吃同住了三个月后,高秀敏和何庆魁感情迅速升温。
一个写剧本,一个演,这对事业伙伴成了生活伴侣。
当时,何庆魁坚信,辽宁能出一帮赵本山,巩汉林,黄宏这样的笑星,吉林也能出一个,而这个人就是高秀敏。
何庆魁的想法是,“我宁可什么都扔掉,也要打造她”。
受到赵本山1990年春晚小品《相亲》的启发,何庆魁开始让高秀敏转行小品。
几个月之后,全国小品大赛在深圳举行。
在全国31家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小品大赛上,高秀敏和搭档带着何庆魁写的《包袱》参赛,一举夺得了比赛金奖,奖金一万五。
到了深圳之后,深圳电视台让何庆魁临时给深圳台也写了一个小品。
这个小品得了二等奖,深圳电视台给了何庆魁劳务费一万块钱。
拿着2万5的巨款,何庆魁带着高秀敏开始在深圳的商场里面购物。
用何庆魁的话说,“买金项链,要粗的”。
一番思前想后,高秀敏决定要离婚,跟何庆魁在一起。
高秀敏和丈夫李云启,本来生活还是挺幸福的,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两人聚少离多,同时又因为孩子无人照看,两人也经常吵架。
偶尔高秀敏回家,两个人也是和颜悦色不了半天,就开始争吵。
李云启爱抽烟,家里经常被他弄得烟雾缭绕的。
高秀敏闻到烟味就睡不着,每次她抗议,李云启都没好声好气的说,“进城几天就成文化人了?嫌家里有烟味,可以睡到旅馆去。”
话不投机半句多,高秀敏便不再理论。
更让她接受不了的是,李云启一个人在家习惯了,经常喜欢喝酒。
喝多了就撒酒疯。
坚定了离婚决心之后,高秀敏提出自己什么都不要,并且女儿李萱由她来抚养。
李云启很爽快地答应了。
后来女儿李萱在回忆父母离婚时候:
我看到他们两人经常吵架,就觉得离就离吧,省的吵架,其实他们是有感情的,只是吵架的时候,谁都要面子下不来,一冲动就离婚了。
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李云启冷静下来之后,就去找高秀敏希望两人复合,但遭到了高秀敏的拒绝。
这边高秀敏终于离婚,那边何庆魁却没那么容易了。
何庆魁原配夫人叫张艳茹。
张艳茹是上山下乡的女知青,长的眉清目秀,又有文化。
当时追求者也不少,可她偏偏看上了长相平常的何庆魁。
喜欢他的原因,是因为何庆魁痴迷读书,热爱写作,身上具有迷人的书卷气。
张艳茹为了与何庆魁在一起,放弃了返城的机会,两人结婚后,生了两儿一女三个孩子。
那时的何庆魁,成天痴迷创作。
夏天在松花江里打渔换钱,冬天在家创作写。但是稿子大多都石沉大海。
家里的大小事都是由张艳茹打理,五口之家,就靠着张艳茹一个人种田养家,穷的揭不开锅。
1986年,知青返乡政策下来了,张艳茹就带着一家人回到了扶余县。
每天凌晨,张艳茹就骑着自行车去郊外菜地上菜,她用两个大编织袋装满了菜,然后绑在自行车后架子上。
推着步行十几里到菜市场叫卖,一家人就靠卖菜的一点微薄收入维持着生活。
有一天深夜,何庆魁在书桌前伏案写作,写着写着忽然悲从中来,丢下笔痛哭。
他拉着张艳茹的手喃喃道:艳茹我对不起你,写了大半辈子,还是一事无成,让你过这种苦日子!
那个时候,何庆魁已经40岁了,写了20年稿子仍是一事无成。
1992年的获奖,让何庆魁看到了希望。
和高秀敏艺术上的志同道合,激起了多年怀才不遇的何庆魁心底的激情。
回到家后,他对张艳茹说:“艳茹,我们离婚吧,我离不开秀敏!”
张艳茹深知,是高秀敏这个伯乐发现了何庆魁这匹千里马。
张艳茹的嘴角哆嗦着:“我明白干事业你离不开她,可她比你年轻,比你有名,她真能看上你吗?你还是和我在一起踏实,你还要想想孩子们哪!”
面对三个子女的苦苦哀求,他说:“对不起,爸爸写了快一辈子了,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点成功的希望。只有和高秀敏在一起爸爸才能成功,你们就成全爸爸吧。”
看到何庆魁非常的坚决,张艳茹提出,自己可以接受高秀敏和何庆魁在一起,她去广州跟大儿子一起生活。
张艳茹也对何庆魁说,你就好比是一只风筝,不管飞多远,这个线在我手里,这只风筝早晚是我的。
1993年夏天,高秀敏调到吉林省民间艺术团。
何庆魁也辞去工作到长春和高秀敏住到了一起。
那一年,是张艳茹家最艰难的一年,何庆魁去了长春,没了工资,全家就靠张艳茹一个人卖菜度日。
不仅如此,因为何庆魁辞去了东辽县文化局的工作,文化局收回了分给何庆魁的房子。
1994年底,张艳茹带着3个孩子去了广州,投奔何庆魁的弟弟。
3
高秀敏和李云启离婚的时候,女儿李萱刚10岁。
何庆魁知道高秀敏特别疼这个女儿,在跟高秀敏走到一起之前,何庆魁非常郑重的找李萱谈了一次。
那天,何庆魁把李萱带到饭店,点了一桌她喜欢吃的菜。
吃饱之后,何庆魁开口了。
“萱,叔知道你妈妈是个好女人,这些年她也很不容易。以后,叔想照顾你和妈妈,你放心把妈妈交给我吗?”
李萱还是个孩子,她哪见过这阵势,大人如此郑重其事跟自己来商量一件事,她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何庆魁又开口说,“你放心,我以后对你一定比你亲爸还要好。”
李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何庆魁也很高兴,两人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到家后,高秀敏问他俩去哪了?
何庆魁让李萱来回答,李萱卖了个关子说,“不告诉你,这是我和叔之间的秘密。”
李萱13岁那年,何庆魁要和高秀敏去深圳演出,当时李萱正放暑假。
何庆魁觉得应该带孩子出去长长见识,就提出带着她一起去。
没想到高秀敏反而不乐意:“别带她,机票贵,来回六七千呢!”
何庆魁却一点不心疼:“让孩子去,以后她回想起来,说自己13岁就坐飞机去南方了,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包括李萱第一次吃肯德基,也是何庆魁带着她去北京吃的。
肯德基刚流行那会儿,长春没有,李萱在电视上看到了,心里也很羡慕,总想着什么时候也能吃上。
她和高秀敏撒娇:“妈,我要吃肯德基!”
母亲嫌她烦:“吵吵什么,长春又吃不到!”
何庆魁听到了,朝女儿一招手:“老丫头,咱俩去!”
话毕,他立刻买机票,从长春飞到北京,带着李萱吃了顿肯德基。
1994年,高秀敏凭借小品《密码》成功站在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上。
何庆魁的作品,和高秀敏一起走上全国最大的舞台。
1997年,何庆魁给春晚写了一个小品,《柳暗花明》由高秀敏和魏积安演的,第一次审查就通过了,直接进入彩排。
而这个时候,赵本山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的剧本需要改动。
可原作者崔凯,写完第一稿就回到沈阳,搞辽宁春晚了,没时间修改本子。
于是赵本山找来何庆魁,帮忙修改本子。
改动后的版本,让赵本山十分满意。
其中,“猫走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耗子拐弯了,猫还走直线,那是瞎猫走直线”这句台词,把赵本山和张惠中导演笑得直打滚。
可想而知,演出效果也很好,这个小品在当年获得了二等奖。
于是,何庆魁和赵本山开始正式的合作。
1998年,何庆魁编剧,赵本山、高秀敏、范伟搭档演出了“铁三角”组合的央视春晚小品《拜年》。
接着,何庆魁给赵本山和高秀敏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拜年》、《卖拐》、《卖车》、《心病》、《送水工》等经典小品。
高秀敏也如何庆魁期望的那样红遍了全国。
4
2005年4月,何庆魁做编剧投资拍摄的《圣水湖畔》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正在何庆魁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准备筹拍《圣水湖畔》续集时,却无端地被卷进一场版权官司中。
2005年7月初,远在广州经商的大儿子何树春,说要回家帮助爸爸。
一开始何庆魁不想耽误孩子的工作,拗不过何树春一再打电话,何庆魁答应让儿子回来。
8月8日这天,何树春开车回家,在高速路上钻到了大货车车底,伤势严重,当天就去世了。
何庆魁马上赶到广州,处理丧事。
9天后,何庆魁带着儿子的骨灰,准备回到老家松原安葬。
8月18日凌晨,高秀敏因为心脏病发作,身边一个人也没有,没有拿药,也没有人打急救电话,她永远地离开了。
高秀敏去世的时候46岁,和前夫李云启去世时候的年纪一样。
短短十天的时间,两位亲人离开自己。
何庆魁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
在葬礼上一度哭到站不稳,只能让人搀扶。
何庆魁攥着赵本山的手,带着哭腔说:“本山,现在把你所有的积蓄一分钱不剩都拿出来,就能把高秀敏救活,你能犹豫吗?”
赵本山慰问何庆魁
赵本山回答:“那不能。”
何庆魁说:“这就看出来什么重要了。本山咱活一辈子,咱们应该苦心经营一种真感情。”
高秀敏在珠海,长春,北京等多个城市留下了7套房子。
除此之外,还在银行账户里留下了巨额的存款。
然而对于遗产的继承问题,何庆魁表示:“我一分都不要,全部都留给高秀敏的亲生女儿。我就是拿走一根针,都是对不起秀敏。”
这话说出来,咋听起来深情,外人不知道,但何庆魁你自己应该知道,你和高秀敏在法律上没有任何关系,你凭啥拿人家的财产呢?
不愧是编剧,比任何人都会立人设。
5、
高秀敏离世后的几年,何庆魁和李萱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何庆魁的理由是,联系一次,就是把痛苦的伤疤揭开一次。
内心就是祈祷,对方平安就好了。
但是据当时媒体报道,是因为《圣水湖畔2》拍摄的时候,高秀敏家人和何庆魁反目了。
据知情人透露是,之前何庆魁和高秀敏以夫妻的名义面对观众和媒体,与观众朋友分享他们的生活。
两个人的公众形象特别好。
但是后来高秀敏去世之后,何庆魁的原配夫人把高秀敏和何庆魁不是法律上的夫妻,仅仅是“露水夫妻”这样的隐私告诉给媒体。
这让已经去世的高秀敏受到谩骂,而且对高秀敏家人来说,非常的尴尬。
另外一个方面,何庆魁一边在媒体上深情追忆高秀敏,一边又高调表示回到原配妻子身边,让高家人对何庆魁特别不满。
不得不说的是,在之前很少在媒体上曝光的何庆魁,在高秀敏去世之后,数次在媒体上深情的自己回忆高秀敏的点点滴滴。
说到动情之处,还会泪洒现场。
但是随后,他就表示自己回到了原配夫人张艳茹的身边,因为原配没做错什么,一个女人深爱着她的丈夫,他觉得亏欠她,所以要弥补。
此话一出,几分真几分假,不得而知。
请问,和高秀敏在一起的时候,何庆魁难道不知道自己的患难妻子深爱着你吗?
张艳茹和孩子求你别离开的时候,何庆魁你不知道人家没做错什么?
张艳茹一个人含辛茹苦,养活一家五口的时候,你不知道亏欠她吗?
高秀敏不在了,这个时候,你想起来亏欠对方了。
想起来的挺是时候呀。
自己年纪大了,也不能创作了,于是就想回到原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了?
美其名曰,弥补14年的亏欠。
还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和高秀敏在一起仅仅是为了事业的成功。
何庆魁的一句话,彻底让他原形毕露。
不管是高秀敏,还是张艳茹,只不过都是他追求成功路上的工具人而已。
虽然几年都和李萱不联系,但是2014年,在《我不是明星》节目上,何庆魁给李萱助阵了。
和之前瘦瘦的体态不一样,此时的何庆魁,身体已经有些发福,状态非常好。
他说,心态好了,身体就好了,自己的老年斑都没有了。
一直标榜自己会做得比李萱亲生爸爸的何庆魁,除了和李萱合体上节目,追忆高秀敏,增加了曝光之外。
这些年不知道到底为李萱做过了什么。
2015年,张艳茹因病去世了,何庆魁陪伴她走完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最后原配张艳茹躺在他的怀中,哈哈哈笑了几声,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今76岁的何庆魁,在查干湖捕鱼,安享晚年。
这个地方就是高秀敏生前最后一部电视剧《圣水湖畔》的拍摄地。
何庆魁不止一次说过,人和人之间要经营真感情。
这话说得没错。
只是不知道,何庆魁所说的真感情到底是给了高秀敏,还是张艳茹呢,给了李萱,还是给了他自己呢?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在此声明,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女青年,不同意!
——END——
我是@毒舌女青年 关注我,了解更多人物故事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