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怒发冲冠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释

怒发(fà)冲冠:气得头发竖起,将帽子顶起,形容愤怒至极。

潇潇:雨势急骤。

壮怀:奋发图强的志向。

等闲:轻易,随便。

空悲切:白白地哀痛。

朝天阙(què):朝见皇帝。天阙,原指宫殿前的楼观,此处代皇帝居住的地方。

译文

“我”愤怒至极,登高凭栏远望,一场疾风骤雨刚刚停歇。抬头放眼四处瞭望,不禁仰天长啸,满腔壮志。三十年来的勋业如今化为尘土,千里征战只剩浮云明月。莫要虚度年华,等年老时独自悔恨。

靖康年间的耻辱还没有雪洗,“我”心中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想驾着一辆辆战车踏破贺兰山。心怀壮志饿了吃敌军的肉,笑谈蔑敌渴喝敌军的血。等我从头开始,收复旧日河山,再回京向天子报捷。

赏析

开头五句,破空而来。胸中的怒火正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恰好停歇,我站在楼台上凭栏远望,看到那原本收复却又丧失的国土,想到了重陷水火之中的百姓,不由得“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是理想与现实发生尖激烈冲突的结果。岳飞之怒,是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的罪行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地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之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情怀。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忠臣义士忧国忧民的英雄形象。

接着四句激励自己,不要轻易虚度壮年光阴,争取早日完成统一大业。“三十”一句,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战的思想。“八千”一句,是说出师北伐的艰苦,任重而道远,尚须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前一句写视功名为尘土,后一句写杀敌任重道远,个人为轻,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二句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靖康耻”四句突出全词中心,由于没有雪“靖康”之耻,岳飞发出了心中的恨何时才能消除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英勇的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

“壮志”二句把收复山河的愿望和要经历的艰苦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待从头”二句,既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也说明了对朝廷的忠诚。一腔忠愤,碧血丹心,从肺腑倾出,以此收拾全篇,神完气足。

我说

假期没有看上贺岁片《满江红》,只能来温习一下诗词。

这首词表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它作为爱国将领的抒怀之作,情调激昂,慷慨壮烈,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甘屈辱、奋发图强、雪耻若渴的神威。

听说电影《满江红》,讲的是这首词是如何流传到民间的故事。

好好地诗词,为什么要费尽心力才能传播出来呢?

这就得益于千古奸臣秦桧的狠毒。

其实,杀岳飞的人是赵构,而不是秦桧。因为赵构是“主和”派,而岳飞是“主战”的实权派,岳飞早晚要被撤职,但宋朝推崇文治,重文轻武,重视士大夫。所以,一般政治斗争,手段比较温和,还没有开杀文臣武官的先河。

即便是谋反,也大多只是流放,是不搞“肉体消亡”甚至诛灭九族这一套的。

但是,秦桧破了这个规矩,他心狠手辣,惧怕岳飞的威势,是希望岳飞死的,而且他害怕人清算,所以喜欢搞连根拔起这一套。

岳飞死后,他的家人、故旧都遭到了连累,被迫害。

秦桧不光祸害人还篡改纸质版资料,他把岳飞的功绩抹杀、把自己的黑历史美化,狠绝到岳飞写的《满江红》这首词,也是他死后几经辗转,才流传出来是我。都导致了若干年后南宋想为岳飞平反时,找不到关于岳飞的第一手资料。

所以,后人才如此痛恨秦桧的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