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感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几乎要遗忘自己的青春了。

——题记

第一部:关于青春

(一)

说实话,其实在这之前并没有太多关注这部电影,尽管据说它的票房已经卖到了四个多亿。只是应了女儿的要求,在一个周末利用闲暇时间,带她去看一场电影。

就这样有意无意地“撞“到了《青春》。

但看完《青春》后,我却分明感受到这部电影实实在在地”撞“到了我的青春。

影片通过郑微等几个人物从进入大学校园到步入社会生活的成长历程以及错综复杂、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向人们展现出了一幅真实感人、绚丽多姿的青春画卷。

我承认,对我这个平素不怎么看电影、尤其是不把看电影作为一种生活时尚的人来说,这的确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尽管不是鸿篇巨制,也没有高屋建瓴的深刻主题,但赵薇的导演处女作无疑是成功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无疑是成功的。

因为青春是美丽的、永恒的。

(二)

青春是真实的。

无论是谁,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会必不可少地经历这样一段真实的青春。

影片中无论是拎着大包小包行李的身影,抑或是迈进大学校园时那怯生生的眼神;无论是高年级男生嬉皮笑脸的样子,抑或是女生宿舍里那喋喋不休的争吵;无论是为着上课迟到而撒谎拉肚子,抑或是在一片狼藉的宿舍里喝酒打牌;无论是扎成一堆畅谈理想憧憬人生,抑或是校园一角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无论是有钱者的炫富摆阔,抑或是贫贱者的铮铮铁骨…… 所有这些,无一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甚至无一不能在自己的青春中找到影子。

青春是真实的,因为真实而深刻,因为真实而永恒。

(三)

青春是独特的。

每一个人可以有与别人共同的年龄段,但每一个人的青春却都是独立的、个性的。

影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无论是郑微、阮莞、黎维娟、朱小北,或是陈孝正、张开、许开阳、林静、赵世永,他们几乎都处在同一个青春年代,甚至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宿舍,但他们的青春轨迹却截然不同。甚至连那个戴着眼镜、神情卑微、与赵世永怀孕的无名无姓的女生,也在她短暂的几个镜头里表现出自卑与勇敢、倔强与正直的青春个性。

就每一个个体来看,他们每个人的青春都可以说是一幅风格不同但却同样精彩的图画。

也许正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个体,才使得这个青春的群体呈现出如春天般的绚丽多姿,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有青春印记。

回想我们自己当年所走过的青春之路,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青春是独特的,因为独特才有个性,因为独特才有魅力,因为独特才更美丽。

(四)

青春是浪漫的。

因为青春往往和爱情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少年时代会对爱情多多少少产生一些朦胧的幻想,就像一颗含苞待放但仍然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花蕾,就像影片中那少年时代的郑微,那么,到了青年时代,青春就会自然而然地萌发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期待,那些曾经含苞待放的花蕾在这个青春的季节里,有如春天,就要彻底尽情地绽放了!正像影片中的主人公郑微所说的:如果说林静给了她少年时爱的憧憬,那么陈孝正却真正给了她青春时代爱的启蒙。

青春是浪漫的,也无论它与爱情有关或是无关。就像那绿荫如画的大学校园,就像那运动场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就像每每送到阮莞手中的那束满天星的花束,就像郑微卑微、勇敢而又智慧地追求自己的爱,就像那个为了爱林静而以命相拼的疯女人般的施洁……

青春啊,无论你是爱与不爱,无论你是高贵还是卑贱,无论你是勇敢还是怯懦,无论你是积极还是消沉,无论你是奋发还是堕落,甚至无论你是在青春里生或是在青春里死,就如同阮莞……青春,你永远都会被浓浓地涂上一笔浪漫的色彩。

青春是浪漫的,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青春本身。

(五)

青春是爱情的。

影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美丽而独特的爱情故事。郑微为着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爱情梦想来到这所学校,却在命运的阴差阳错中开启了一段与陈孝正的爱情故事;阮莞始终坚守着自己青春时代的爱情追求,而当她最终决定要远离这份爱情时,却为了圆自己最后一个心愿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黎维娟,虽然是一个比较现实甚至有些势利的角色,但她仍然有着自己的爱情梦想,只不过她把这种梦想更多地与物质世界捆绑在了一起;还有张开,他只是默默地爱着阮莞,甘当配角,但他的爱情梦想却永远只能深藏在心里,就像那束最后被拒收的满天星的花;还有许丹阳,他爱郑微,但他爱情的方式注定了失败的结果;还有那个可怜的施洁啊,她爱林静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正如郑微所说,也许只有她,这个疯女人般的施洁,才真正配得上那句话:爱爱情,胜过爱自己。

青春是爱情的,因为爱情是青春永恒的主题,尽管这个主题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内涵。

(六)

青春是美丽的。

如果说人生是一幅漫长的画卷,那么青春则是这幅画卷中最美丽的片断。

青春的美丽在于那朝气蓬勃的壮美年华。步入大学校园,告别青涩时代,这青春的年华,一如春天里肆意绽放的花朵,一如夏日里枝繁叶茂的树木。你观察过春天里那刚刚绽放的花朵吗?你观察过夏日里那刚刚舒展的绿叶吗?那种娇嫩、那种纯洁、那种纤尘不染、那种勇往无前……这,就是青春。

青春的美丽在于曲折回环、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喜,无论是悲,无论有没有结果,但爱情就在青春里真真实实地发生了。也许对于人生而言,爱情的美丽更在于过程,因为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所愿。但爱过了,就是美丽的。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爱情就像是摸着石头过河,也许永远不会有终点,但也许终点已在你不经意间悄悄走过。

青春的美丽其实是具体地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的。阮莞的倩丽身姿、郑微的执着调皮、小北的倔强直率、张开的幽默隐忍、许开阳的真情霸道……也许我们可以不喜欢他们的个性,可以挑剔他们身上种种的缺点,但我们却无法否认青春在他们这个群体中所展现出的生命之美。

青春是美丽的,因为微笑,也因为眼泪;因为幸福,也因为痛苦;因为上进,也因为堕落;因为成功,也因为失败。

(七)

青春是永恒的。

作为人生中的一段时光,青春只是生命长河里短短的一截,但在这短短一截河流中所泛起的浪花,无疑是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

作为时光,青春不会永驻,正如影片的名字,青春终将逝去。但那些演绎在青春时代的独特动人故事,那些积淀在青春时代的特殊岁月印记,却永远不会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青春是永恒的。

不是么?

就像阮莞,把她凄美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爱情的道路上;

就像张开,把他向往的爱情永远定格在了青春的梦想里。

第二部:《青春人物系列点评》

《青春》人物系列点评之一:

郑微——爱情的勇敢者。郑微是贯穿影片的主要人物之一,而她的爱情历程又是贯穿她青春时代的核心主题。从追逐童年的爱情梦想,到与陈孝正的不期而遇;从卑怯的哭泣到勇敢的追求,甚至在一些人看来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但为了追求自己喜欢的人,谁又能说这种“厚脸皮”不是勇敢和智慧的体现呢?说实话,她不仅不令人讨厌,反而让人喜欢。正因为如此,连陈孝正这样冷漠无情的人都最终被她打动。遗憾的是,她选择了陈孝正,而陈则选择了出国。当郑微七年后再一次与林静相遇,前嫌尽释,尤其是当她目睹了阮莞的逝去和生命的脆弱之后,她甚至哭泣着乞求与林静结婚相依为命。但当她了解到林静手背上疤痕的来历,了解到施洁为了爱林静付出的痴情和代价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独自离去。

然而,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地捉弄人——陈孝正从美国归来,并且向她抛下了那句坚决而又霸道的话:“我这次回来找你,不是为了重拾旧情,而是为了重新爱你!”

海洋馆的秘密,会成为他们延续那段爱情的新的开端吗?还是会为他们的爱情故事最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呢?

无论如何,我们都祝福郑微,为了她的勇敢。

《青春》人物系列点评之二:

阮莞——爱情的牺牲者。阮莞的爱情故事执着而又充满悲情色彩。她的美丽宽容与赵世永的懦弱自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同时也注定了他们的爱情必将以悲剧而告终。她坚守着自己内心深处那份纯真的爱,拒绝了那束满天星的花,即使是在赵世永因让一名女生怀孕而惊慌失措地前来找她时,她仍然强忍着内心的痛楚展现出坚强冷静宽容的高贵人格。但离去时火车上她那无声而又痛彻心肺的哭泣,怎能不让人为之心痛呢!正如那名怀孕的女生所说:赵世永,他配不上你!的确,在告诉了赵世永自己怀孕后,面对他那慌乱、责怨、自私的表情,阮莞终于幡然醒悟。可是,当她披上婚纱,即将走进婚姻的殿堂时,却为着与赵世永的最后一面而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代价。

也许我们会责怪阮莞有些优柔,正像郑微责问她:你还有尊严吗?但是,在阮莞的心里,也许她并非执意要去再见赵世永一面,她真正放不下的,是多年来她为之坚守的深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那份纯洁美丽的爱情。

我们不能说是赵世永这个小男人害了阮莞,也不能说是阮莞害了自己,我们只能说,爱情有时真的是会付出生命代价的。

在阮莞的墓碑前,郑微说:阮莞,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

是的,只有阮莞的青春是不朽的。

因为她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美丽的爱情上。

《青春》人物系列点评之三:

黎维娟——爱情的现实者。黎维娟是一个当今时代比较典型的婚姻现实主义者。考上大学后,她决绝地与中学时代的男友分手,而最终嫁于一离婚有两个孩子且年龄比自己大许多的富豪,更是前后呼应地应证了她的现实主义婚恋观。当然,在爱情与婚姻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选择权,我们没有权利以自己的观点和标准评判谁,但是在青春时代纯粹的爱情面前,这种以物质化婚姻为目的的爱情观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浑浊。

《青春》人物系列点评之四:

朱小北——爱情的沉默者。影片中关于小北的感情故事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她所说的:她所喜欢的人,别人连正眼都不瞧她一眼。也许这只是一句开玩笑的话?也许这真是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爱情秘密?我们不得而知。倘若是后者,那么,小北,为什么不勇敢地表达出来呢?只有表达出来,一切才会有可能。

《青春》人物系列点评之五:

施洁——爱情的痴狂者。为了爱林静,她忍辱负重,甚至不惜以命相逼,可谓痴也!可谓狂也!然而,是否同时也有些过于固执甚至执迷不悟呢?当郑微走了之后,天可怜见,就成全她吧!

《青春》人物系列点评之六:

曾毓——爱情的清高者。我不相信曾毓与陈孝正之间只是单纯的友谊。其实在曾毓面前,陈孝正内心里是自卑的,或许他没有足够的勇气向曾毓表达。但是,曾毓,你喜欢甚至爱陈孝正吗?如果是,为什么不可以放下些清高的架子,像郑微那样,去平等地主动地表达和追求呢?难道真是如你所说只是爱惜他的才华吗?青春有时真是一个永远猜不透的谜。

《青春》人物系列点评之七:

张开——爱情的珍藏者。张开一直默默地爱着阮莞,但爱得执着,也爱得卑怯。他没有大胆的表白,只是把这份爱默默地化成一束束满天星的花。只可惜,如果在那束满天星被拒收后,他仍然能够坚持不懈地把一束又一束满天星的花送到阮莞手中,或许他就不会最终在阮莞墓前献上那束满天星花束。命中注定,他只是一个爱情梦想的珍藏者。

《青春》人物系列点评之八:

许开阳——爱情的误读者。许开阳是典型的富家公子形象。不能否认他对郑微的喜欢和爱,也不能否认他的勇气,还不能否认他送给郑微的那些礼物代表他真诚的内心。但是,青春毕竟还不是一个纯物质的时代:他对爱情误读了,以为那些贵重的礼物可以换取自己所希望的爱情——而这往往是富家子弟最惯常的思维方式。当然了,影片有某种自己需要表现的主题。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在那些贵重的礼物和富有的家庭背景面前,又有几个女孩子能像郑微那样舍得拒绝呢?“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现实的确是有着非常现实的一面。

《青春》人物系列点评之九:

林静——爱情的狭隘者。因为看到了自己的父亲和郑微的母亲之间的所谓“奸情”,林静不辞而别,一走就是七年,因为他的不理解,也因为他的狭隘。殊不知,命运就是如此,他这一走,却走丢了自己一生的爱情。当他“摸着石头过河”终于幡然醒悟时,爱情的终点却已与他擦肩而过。也许,这其中也包括那个深爱着他的施洁。

《青春》人物系列点评之十:

陈孝正——事业的成功者,爱情的失败者。陈孝正是影片中一个复杂多面的角色,从他的身上也折射出社会现实的多面性。他出身贫寒,父亲早逝,母亲教育严苛,这使得他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更加刻苦、更加努力、更加懂得规划和建造自己的人生,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他的人生是一座只能建造一次的建筑,不允许有哪怕是一厘米的差池。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每天早晨准时起床锻炼,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甚至瞧不起那些有些不求上进、抽烟喝酒打牌的室友。这些,居然让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当年自己的一些影子。他的奋斗终于换取了事业的成功,但出国留学却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为此舍弃了郑微,放弃了爱情,也毁掉了自己人生中可以幸福的另外一面。我们应该怎样来评价他呢?也许怎样评价都没有意义,因为人生总是充满矛盾、充满选择。有时候,选择了一些,就不得不舍弃另外一些。从事业的角度看,陈孝正无疑是成功的,是大学同学中的佼佼者,他按照自己的精确设计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人生的宏伟建筑;但是,从爱情的角度看,他又是失败的,他失去了深爱自己而自己也深爱的人——郑微,甚至为了一张绿卡而完成了一段似乎并不幸福的婚姻,因此,他的人生建筑是残缺不全的,没有开启通往爱情世界的门和窗户,这只是一幢没有生命的死气沉沉的建筑,尽管它的外观看起来似乎很美。然而正如郑微所问:难道他的事业与她的爱情必然是不能共存的吗?现实的确有时让人很是无奈!也许,这也正是影片所要表现的复杂社会现实和人生主题。记得当年毕业时,自己曾在毕业留念册上这样写道:爱情与事业并重,物质与精神同求。其实这种完美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往往不堪一击。也许,生活当中残缺不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但是,无论如何,选择放弃郑微,选择放弃爱情,无论为着何种理由,都是陈孝正人生的重大错误。当他再一次回到郑微身边时,郑微还会给予他爱得机会吗?

人生有四种活法:爱情美满,事业成功,当是绝对幸福;事业平淡,爱情美满,亦属成功;事业成功、爱情失败,终究不幸;事业平庸、爱情失败,何言幸福?

爱情与事业,成功与失败,理想与现实,人生总是这样充满了辩证法。

第三部: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后记

观《致青春》的一些感受到此就基本谈完了。其实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要写这些。

在第一篇中我说过,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但它究竟成功在什么地方?成功于主题?成功于艺术?成功于其它?似乎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也许,它的成功之处更多的在于勾起了我们对于青春的回忆,让我们通过一部影片重温了那些曾经走过的岁月。

其实,仅从艺术表现手法和故事情节细节来看,这部电影仍然有着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我至今都未想明白片头火车上郑微那个奇异的梦与电影内容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比如陈孝正训斥郑微“神经病”那句话的口吻,好像很是有些不符合他的性格特征。还有一些人物的故事结局,似乎也交待得不够明朗——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讲,又何必那么明朗呢?过于明白反而失去了意义。

总之,电影看完了,想说的话也说完了,这些日子以来习惯于定格在青春时代的思维和记忆也该还原到现实生活中来了吧。

最后还想说的是,关于一部电影,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关于青春,也许我们都会有许多共同的话题。

就以这些文字缅怀我自己已然逝去的青春吧!

再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再见,那些永恒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