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绿色的

秋天是黄色的

喜爱银杏的朋友们

近段时间可是大饱眼福了

可是很多朋友都苦于自己没有诗人的才情

无法用语言表达出对银杏的喜爱之情

那么今天就让白云小仙带大家来看看

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是如何描绘银杏的

/初唐·沈佺期/

《夜宿七盘岭》

初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平仲即银杏。沈佺期历任武则天朝的通事舍人、给事中,官至太子少詹事,后因党争失败,被朝廷流放,这首诗就是他在流放途中所作。诗人以异乡的平仲入诗,是欲以银杏的高洁寄托自己的清白。首句破题,说自己将作远游,此刻夜宿七盘岭。“独游”显出无限失意的情绪,而“高卧”则点出住宿高山,更显“独游”的失意。次句则写夜宿所见的远景。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仿佛要流进房门那样低。第三句是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子规”即杜鹃鸟,相传为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时节,鸣声悲哀,其叹仿佛“不如归去”,多用作离愁的寄托。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油然弥漫。末句承“子规啼”,写自己正沉浸在杜鹃悲啼声中,鸡叫了,快要上路了。七盘岭上这不眠的一夜,更加引起诗人对关中故乡的不胜依恋。“浮客”即游子,诗人自指。“空留听”是指杜鹃催归,而自己不能归去。过“褒城”便入蜀境,虽在七盘岭还可听见褒城的鸡鸣,但诗人已经入蜀远别关中了。

/唐朝·王维/

文杏裁为梁,

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

当作人间雨。

前两句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饰文杏以为梁”和左思《吴都赋》“食葛香茅”的典故,写栋梁屋宇的精美,是实中有虚之笔;接着又由此生发出栋里彩云飞到人间化而为雨的优美遐想,则纯以虚笔写山馆的高峻和境地的幽静。这样写,不但使这所依山傍水的文杏馆幻化出无法言传的神秘意境,而且将本因高远而与山外阻隔的文杏馆与人间联系起来,令人联想到诗人洁身自好却又不愿意高蹈出世的精神境界。文杏即银杏。

/北宋·欧阳修/

宋代,大批银杏移植到长江以北,并且由朝廷赐名,成为历史上银杏发展的鼎盛时期。欧阳修是北宋文坛巨擘,留有《鸭脚》诗,写道:

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

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在《答梅宛陵圣俞见赠》一诗中有句: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前一首介绍银杏的由来和珍贵。后一首是因为千里之外能得到友人梅尧臣赠送的银杏,他颇感珍贵,便赋诗抒发相互的情谊。梅尧臣收到欧阳修的诗,则依其韵作《酬永叔谢予银杏》诗:

去年我何有,鸭脚远赠人。

人将比鹅毛,贵多不贵珍。

/北宋·苏东坡/

四壁峰山,满目清秀如画;

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

诗人视银杏树为擎天柱,喻累累银杏果实为奇妙文章,表达了对银杏树的敬慕之情。

/南宋·陆游/

南宋代大诗人陆游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他曾写有《听雪为客置茶果》赞美银杏之珍贵:

病齿已两旬,日夜事医药,

对食不能举,况复议杯酌。

平生外形骸,常恐堕贪著。

时时邻曲来,尚不废笑谑。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不飣栗与梨,犹能烹鸭脚。

/南宋·李清照/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瑞鹧鸪"双银杏》,是中国古典银杏诗词中的精品。词曰: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柑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作者托物言志,以“双银杏”比喻自己与丈夫赵明诚。前两句写银杏典雅大方的风度韵致,银杏外表朴实,品质高雅,连果中珍品柑橘也逊色三分。三四句写银杏的坚贞高洁,虽流落江湖,但仍保持着“玉骨冰肌”的神韵。五六句以并蒂连枝和唐明皇醉倚杨贵妃共赏牡丹作比,写双银杏相依相偎的情态。银杏种实约25%左右成对长在一个短枝上,所以“并蒂连枝摘”当是实情,比喻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成双成对。末两句写银杏种仁的清新甜美,比喻夫妇心心相印和爱情常新的美德。这首词是对银杏和爱情的赞歌,读来感人至深。

/明朝·吴宽/

明代诗人吴宽在收到朋友赠送的银杏后,写诗答谢。诗云:

错落朱提数百枚,

洞庭秋色满盘堆。

霜余乱摘连柑子,

雪里同煨有芋魁。

不用盛囊书后写,

料非钻核意无猜。

却愁佳惠终难继,

乞与山中几树栽。

/清朝·乾隆/

北京西山大觉寺有两株古银杏,树冠硕大,荫布满院。清代乾隆皇帝到此巡视时,曾题诗描述古树雄姿。诗云:

古柯不计数人围,

叶茂枝孙绿荫肥。

世外沧桑阅如幻,

开山大定记依稀。

我国文人歌咏银杏的辞赋有很多

感受了古人笔下的银杏之美

有没有激发你的文学细胞呢

如果让你来赞美银杏

你会怎么来表达呢

欢迎有才的小伙伴在评论区留上佳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