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诗,我能想出的是李白的《静夜思》与骆宾王的《咏鹅》。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人在使用汉字,被称为炎黄子孙。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文化启蒙大至是从这两首诗开始的。
我们从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开始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们从蹒跚学步的时候就会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它不是长城的巍峨,也不是故宫的雄伟,它是润物细无声的,它完全不动声色。但是即使时光流逝,即使隔了千山万水,看到月光皎洁,静夜无眠,看到清流碧波,白鹅戏水,我们的心里会涌来同样的句子。
这种基因,会渗透进一个民族的血液中,代代传承。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很多人以为可以用商业代替文化,用物质代替诗歌。其实,怎么能够代替得了呢!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与灵魂,诗歌是属于灵魂的那一部分,再强壮的身体也不能代替灵魂的苍白。
而诗歌是无处不在的。
之所以会想起这些,是因为前段时间网络上走红的两只鹅的故事。
2016年的情人节,有网友在微博上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两只鹅,其中一只被绑在摩托车上,另一只站在摩托车下,两只鹅嘴对嘴,被网友解读为是在“亲吻”。网友还给配了文字:“与君吻离别,相送到村口,夕阳长身影,自此各天涯”。
这张照片迅速在网络上走红,两天之内,被转发了近两万次。
网友们不仅为两只鹅的故事续写了各种结局,而且进行了诗歌创作大赛。
“此去经年,应是永别,纵然白首,待汝归年。”
“今日交颈别,曾经比翼飞,此去为刀俎,无力救君归,虽不解鹅语,不禁双泪垂。”
……
如果你只是把这看作是一场无聊的恶搞,那你一定没有看到事件背后的人心。人们在玩笑背后渴望的,是情深意重,是生死相依,这才是情人节的真意。这才是人们心中的爱情。
当世界上很多爱情被物化成了房子、车子、票子之后,当有人高喊出“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之后,成千上万的网友,以这种玩笑的方式,来表达对爱情的理解,对爱情的共鸣。
情人节的主题不是商家炒作的玫瑰花和巧克力,它的主题是爱情。从《诗经》开始,传唱了千百年的爱情。这一点,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懂得。
◎魏辉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