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
例如毛泽东的著名诗词“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化自著名唐朝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这一改可谓是精妙至极,全诗氛围从哀伤就转为了正能量。被我们称作“快餐文化”的流行歌曲向来也对唐诗宋词多多引用,也因此增加不少历史与文化的内涵。从而变成脍炙人口的流行经典。

直接原文引用型
歌影双栖代表艺人之一梅艳芳给世人留下了风华绝代的形象,1985-1989年曾连续五年夺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星”。梅艳芳的第一首中国风歌曲《床前明月光》在彼时很是流行,这首歌便引自李白的《静夜思》。
高高挂穹苍千年啊
看尽了人世离与散
多少功名似尘埃
是我傻
总是在寂寞夜里望
你时圆时缺时迷惘
仿佛告诉我生命本无常
来吟一首老诗
喝一杯老酒
明月啊
别笑我痴
别笑我狂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乐坛实力派长青树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借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邓丽君、王菲曾倾情演绎苏东坡的宋词《水调歌头·中秋感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其实“水调歌头”作为曲词在历史上由来已久,话说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到了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盛唐王昌龄有《听流人水调子》诗:“岭色千重万重而,断弦收与泪痕深。”直到五代北宋,《水调》仍在传唱。
有诗云——“淮南旧有于遮舞,隋俗今传水调声。”一支乐曲能传唱四五百年,其魅力之大,不难想见。而苏轼这篇《水调》更为经典中的经典,为著名歌手演绎倒也显得理所应该。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