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鲜明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之根,是毛泽东坚信马克思主义的学理之源。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总是勤读《共产党宣言》并向党内大力推介,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推进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毛泽东勤读《共产党宣言》的卓越风范,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启示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懈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的新篇章,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鲜明标志,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壮丽的日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之根,是毛泽东坚定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学理之源。“五四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共产党宣言》在中国播种无产阶级革命火种。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社会革命风雨历程中总是以《共产党宣言》科学真理为根本支撑和行动指南,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创建新中国,开启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结合”新征程,同时向党内大力推介《共产党宣言》,营造读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优良学风和社会氛围,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功载天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毛泽东常读精读《共产党宣言》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学用方法和人格风范,是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启迪全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昂扬人生斗志,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懈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凝神聚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的新篇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毛泽东与《共产党宣言》有不解之缘,历史地联系在一起。《共产党宣言》伴随毛泽东伟大一生,引导和哺育毛泽东走向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道路。毛泽东读用《共产党宣言》精神昭明、浩气永存。

一、《共产党宣言》为毛泽东建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成就建党建国伟业奠定了思想基础

历史逻辑显示,伟人成长成就事功具有艰难困苦、坚忍磨砺、玉汝于成的拷阅过程的特点。毛泽东也一样。他历经艰难辉煌,伴随研读《共产党宣言》成长成事成功。他伟大壮丽人生谱系中,从一个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成就建党建国的旷世伟业,《共产党宣言》具有思想奠基、方向引领、成就事业的哺育滋润之功。

1.毛泽东建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党宣言》奠定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是伟大科学、伟大事业、伟大实践,科学真理、革命至道蕴涵在其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源于“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并“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毛泽东信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建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接受《共产党宣言》革命斗争精神哺育和科学真理影响而实现的,并伴随《共产党宣言》坚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走完他伟大革命人生奋斗之旅。毛泽东回首奋进人生,这样说:当我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后,“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这就明文揭示了毛泽东是通过阅读 《共产党宣言》这“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后“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这段文字被学界广为关注、引述最多,也最能确证毛泽东自从“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的思想发展逻辑和人生学理进路。综合这两个论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共产党宣言》对毛泽东建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哺育事实,具有内在的历史逻辑关联和思想奠基之功。

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五四运动更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性成果和根本理论体系也顺势传播到了中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便从中学到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原理,在中国社会播下无产阶级革命种子,推动无产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点燃无产阶级领导(经过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运动的新火苗,中国革命星火渐次燎原成势。应当说,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时候,作为新思想新学说,《共产党宣言》阐论阶级斗争原理和暴力革命方法论,确是当时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渴望的至理“大道”、思想宝典、精神醍醐,是“及时雨”。时代的造化,促使毛泽东从《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获得革命思想滋养和锐利斗争武器,坚毅走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民族民主革命艰难漫漫道路。毛泽东说:自从“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并从《共产党宣言》中读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新论断,“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并结合中国社会实际,“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这个论断的基本要义,一是阐论了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的事实逻辑;二是指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是最能闪烁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科学社会主义真理光芒的锐利思想武器;三是揭示了《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是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群众运动,为无产阶级政党开展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撑,开辟了不懈斗争的光辉道路,指明了奋斗方向;四是演绎了《共产党宣言》引导毛泽东选用阶级斗争工具和人民革命运动方法的内在关联、历史线索和价值逻辑。

毋庸置疑,《共产党宣言》关于“两个必然”原理、“两个最彻底决裂”理论、无产阶级革命谋取人民群众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学说等等,是当时中国先进分子最亟待解决中国社会革命问题苦求日久的致思大道、精神养料和科学方策。在马克思主义熏陶下,1921年初,毛泽东在长沙新民学会大会上讨论中国社会革命取用方法时放弃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德谟克拉西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武器,认为只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并“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这就标志着毛泽东读受《共产党宣言》启示和影响后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中摆脱出来,而坚实地迈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历史性一步,实现他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根本转变。毛泽东建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是研读《共产党宣言》深受教益和影响,并进行批判性比较、艰辛探索、学思践行,而绽结的认识感悟、心灵火花和思想成果。《共产党宣言》为毛泽东建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指明了奋进方向,做出了不可否认的瞩目景仰的贡献。

2.毛泽东成就建党建国伟业,《共产党宣言》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和革命斗争方法指引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新生,必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引、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才能奋取致胜,成就建党建国的旷世伟业。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和开展群众斗争。《共产党宣言》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革命胜利必须具备基本的动力、条件、方法等要素,认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毛泽东从《共产党宣言》读出精要和启示,得到救国救民、建党建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和革命精神指引,提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即“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实质上,“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理论和十月革命实践“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和“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考究和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卓绝、浴血斗争,最终“取得了基本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毛泽东认为,从指导思想渊源和实践方法来说,我们要感谢《共产党宣言》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和阶级斗争方法指引,要“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致胜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也是《共产党宣言》革命斗争精神指导下取得的辉煌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提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艰辛探索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艰难任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发起读书活动,主要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还指定阅读《共产党宣言》《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这个时期,最有学用意义的是,毛泽东把《共产党宣言》同1957年11月各国共产党联合发表的《莫斯科宣言》联系起来,比较思考,探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强调各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应对,切勿生搬硬套。他指出:“一八四八年有一个《共产党宣言》,在一百一十年以后,又有一个‘共产党宣言’,这就是一九五七年的莫斯科宣言。在这个宣言中,就讲到了普遍规律和具体特点相结合的问题。”并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具有自己特别的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和方法’,这个提法好”。这是毛泽东研读致思“两个宣言”所形成的思想成果。他提到这“两个宣言”,共同的要义就是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认识事物发展的科学方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反思“照搬苏联的方法”,走出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路,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他看来,虽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了,但是我们党“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照抄苏联的办法”,又“不满意,心情不舒畅”。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些计划合乎规律”,“有些计划不合乎规律”。对此,毛泽东要求全党努力研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引发启示,思考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种实际问题,尽快“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真正“反映中国客观经济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共产党宣言》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放射出闪亮的时代光芒。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逻辑,确证《共产党宣言》为毛泽东领导全党革命斗争胜利,建设社会主义,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成就建党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旷世伟业,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毛泽东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研读《共产党宣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读书学习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特别是常读常用马列主义著作,成为毛泽东的工作习惯、生活方式。《共产党宣言》是他必读的首要书目。他总是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研读《共产党宣言》并向党内广为推介,从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益思路和方法,加快革命建设步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毛泽东研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为全党树立了读书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卓越风范,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毛泽东“精读”《共产党宣言》,理论联系中国革命实际,探索中国革命规律,获“有新的启发”

中国社会情况错综复杂、问题繁多,决定了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险象丛生。毛泽东领导全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相结合,理论联系中国革命实际,探索中国革命发展规律,获“有新的启发”,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毛泽东运用《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和“一般原理”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指出:中国社会情况的特殊性,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切实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从而“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实际地“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和实践性创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开花结果。

毛泽东每当革命斗争危急、情况变幻、问题环生的时候,就拿出《共产党宣言》认真读、反复读、精细读,读出思路,引发启示和方法,破解实际问题。他说:凡“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我都有新的启发”,获得新的思路和方法。他从《共产党宣言》释疑解惑后,便学以致用指导中国革命实践。毛泽东回首读书思考、革命斗争的过往历史,说及1932年秋红军攻克漳州,他利用一段赋闲时间潜心研读马列主义著作,说:这时候,正好“我没有工作,就从漳州以及其他地方搜集来的书籍中,把有关马恩列斯的书通通找了出来,不全不够的就向一些同志借。我就埋头读马列著作,差不多整天看,读了这本,又看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毛泽东“读了两年书”中,第一本或许是《共产党宣言》,此外还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原理》《怎么办?》《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强调要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来读马列主义著作,做到有的放矢、学用相彰,切勿空谈废务。他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乃是抽象空 洞的“马克思主义”。他告诫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一定“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他总结读书经验,指示全党:“要学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读”,并且“读了还要理解它,要结合中国国情”和“自己的工作实践去分析、去探索、去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了,理论就会是行动的指南”。他回顾:“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在于应用。”这个史料,很能说明毛泽东读用《共产党宣言》的事实逻辑和价值逻辑。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说这个话时,是1939年底。到此时,毛泽东看《共产党宣言》就“看了不下一百遍”了。即是说,从毛泽东“记得我在一九二〇年,第一次看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如获革命至道,到1939年底这19年间,毛泽东读《共产党宣言》就读了“一百遍”了。那么,从1940年到1976年9月毛泽东逝世这38年间,他读过《共产党宣言》究竟有多少遍次,就没有统计数字发表,也许无法统计。

毛泽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精读和应用《共产党宣言》科学真理,在全党树立了伟大风范。1937年5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阐论中国革命前途问题时就化用《共产党宣言》关于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利益而斗争、“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的观点,创新提出“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和革命发展阶段论者相统一的重要判论,指示全党先是“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做好中国革命的“上篇”,达到革命胜利的近期目标;接着,“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争取社会主义胜利”,“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做好中国革命的“下篇”,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难长远任务。这样,中国革命“整篇文章”就贯通了、严谨了、活了,完满收功,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将来的大目标”奠定基础。很显然,“这是一个斗争的长过程”和接续奋斗历程,二者不可割裂、不可混淆。因此,全党不仅要努力于“领导民主革命”,还要“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凝聚党心民力,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斗争到底。这“正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的桥梁”,此外别无选择。1939年5月30日,毛泽东勉励广大青年勤读博学,弘扬“艰苦奋斗”“永久奋斗”精神,推进中国革命发展,就联想到自己年青时读《共产党宣言》的困难情景,说:现在延安学风好,马列主义的书也多,正是青年人广学成才的时候,可是“这些书,我那时候一本也看不到。十九年前,《共产党宣言》在全国印得很少,哪里去找这样好的理论”,他向青年们推介《共产党宣言》“这样好的理论”的基本目的,就是希望中国青年坚持“艰苦奋斗”“永久奋斗”,弘扬“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推动中国革命胜利。他勉励共产党人和有志青年都“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是不可动摇的”。若“在政治上是不坚定的,中途会变节的,这是无道无德”。中国革命艰苦奋斗、持久抗战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意志。能够坚勇抗日、不 懈斗争,“永久奋斗”,取得革命胜利,“这只有共产党能做到,别人是做不到的”。在这里,毛泽东结合《共产党宣言》向延安青年发表艰苦奋斗、“永久奋斗”的诫勉演讲,其思想深处,也就把《共产党宣言》关于共产党人是“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的观点和精义灌输到中国青年,传递给革命后人。1945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作结论报告时多次阐释《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和重要观点,并把他向党的七大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指导方针,同《共产党宣言》联系起来,指出:“一八四八年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放手发动群众的方针。”

综合这些论述,可以看到,关于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毛泽东已是解读得非常完满、非常清楚、非常到位了,全党也就受到教育并明确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的道理,“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经过“中国的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历史的必然、革命的趋势、人民的愿望。这些论证性史料,集中到一点,就是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在问题聚焦的历史紧要关头,总是想到要读学马列主义著作,首读精读的就是《共产党宣言》,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和思路、革命斗争致胜的智慧和方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力量,这就是《共产党宣言》放射时代光芒的伟大魅力所在。

2.毛泽东“常读”《共产党宣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启“第二次结合”新征程,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毛泽东读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联系中国实际,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亦然。毛泽东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要经常读,重点读”。建设社会主义,对于从革命战争中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的确是新课题新任务,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启“第二次结合”新征程,具有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实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探索“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重要思想,具体地坚持和发展《共产党宣言》关于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建设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以利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局面。

这时期,我们党内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思想认识上的分歧,工作方法简单,居功骄傲自满,官僚主义、自由主义、分散主义、享乐主义、宗派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暴露出来。对此,毛泽东常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从中探索匡正党风政风民风的方法和启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他指出: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情况是复杂的”国家中“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不应“骄傲自满起来,应该保持谦虚态度”,多学习,多读马列主义著作,多思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求少犯错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他引证《共产党宣言》关于“共产党人认为隐秘自己的观点与意图是可耻的事”的观点,严肃处理高岗、饶漱石之流搞分裂的反党阴谋活动,强调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在政治上都要光明磊落,应该随时公开说出自己的政治见解”,“而绝对不可以学高岗、饶漱石那样玩弄阴谋手段”,张扬党性坚定、态度鲜明的政治品质,自觉抵制野心家阴谋家的分裂行为。因此,“鉴于种种历史教训,……中央和各级党委必须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坚决“反对个人独裁和分散主义的两种偏向”。推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这样两个方面”“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

实质上,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难复杂长期发展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在中国,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全党常学长思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马列主义著作中找到启示性思路、可行方法、有益参照,自然地,《共产党宣言》就成为毛泽东必学内容、首读书目。1957年3月,毛泽东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联系《共产党宣言》谈到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问题时说:马克思主义“也不是一下子就全部贯通的。一八四八年《共产党宣言》出版,只是马克思主义体系形成的开始,还不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完成”。它也需要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他告诫全党,研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研究方法”,做到学思用相统一。这也就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要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办事好的高屋建瓴的说法。

毛泽东读了《共产党宣言》一辈子。在生命进入晚年时光,年事甚高,又患眼疾,看书已很吃力了,他克服各种困难仍坚持不辍勤读《共产党宣言》和其他马列主义著作。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他提出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并把学好马列主义著作作为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区分思想政治工作好坏的标准,指出:全党尤其“党的高级干部,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挤时间,读一些马、列的书,区别真假马列主义”。以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扎实工作,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1970年11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经毛泽东审阅的关于高级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并开列《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篇目,继续营造读书思考、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氛围,不懈探索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艰难征程,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照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共产党宣言》以科学的精神、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光芒,伴随和影响了毛泽东一生。毛泽东无论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抑或国家建设的和平岁月,无论驻京领导党和国家工作、还是外出视察调研,对《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手不释卷、钟爱一贯,常读精读,读出启示、引发思考、升华境界、推进工作,彰显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追求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高风亮节,放射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共产党宣言》哺育毛泽东成就建党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旷世伟业,毛泽东秉承信仰力量、求索精神传播《共产党宣言》真理至道,相得益彰、发扬光大,万古不朽。

3.毛泽东向党内推介《共产党宣言》,倡行马克思主义求真求是作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众所周知,《共产党宣言》是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政党的章程,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同时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壮丽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和启示意义。毛泽东作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仅自己勤读《共产党宣言》,还向党内大力推介《共产党宣言》,营造读马列主义著作、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求真求是的学风道统、社会环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毛泽东推介《共产党宣言》的读书活动,贯穿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毛泽东向党内推介马列主义著作,倡行马克思主义求真求是作风,总是把《共产党宣言》列为第一本。笔者粗略考究,毛泽东向党内推介《共产党宣言》,至少有四次规模大影响深效用好的读书活动。

第一次,1943年底至1944年夏初为期半年的读用活动。这时期正值延安整风运动的最高潮。为了推进整风运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共克持久抗战的艰难困苦,1943年12月1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提议在全党高级干部开展为期半年、有一定规模的马列主义读书活动。毛泽东为这次读书活动开出六本书目:《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两条路线》。前五本是马、恩、列、斯的著作,第六本是我们党总结创党以来特别是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历史经验教训所形成的集体智慧理论成果。这六本书中,第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毛泽东要求高级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读学、讨论、思考、践悟,达到统一全党思想、提高理论水平、推进抗战胜利的目的。1944年3月5日毛泽东重申在党内开展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读书活动,并指定上述“六本书”中的前五本马列主义著作作为党的高级干部必“读五本理论书”。这“五本”必读书目,开列第一的仍是《共产党宣言》。他强调,高级干部务必做好“认真研究理论和研究历史的工作”,尤其对于重大问题,“一定要在思想上弄清楚”,以“造就成万数的干部”和“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这些干部和领袖”是德才兼备的人,能够“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达到“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的目的。这次读书活动的最大特点,是边读边思考,开创学习马列主义著作、理论联系实际的新风向,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政治底蕴,开了一个全党读书学习的好头。

第二次,是党的七大,毛泽东提出党的高级干部要读五本马列主义著作,开列书目中,第一本仍是《共产党宣言》。其实,这“五本”马列主义著作,就是1944年3月5日毛泽东开出的马列主义“五本理论书”。党的七大开幕第二天,毛泽东作口头政治报告,就向全党提出“我们要读五本马列主义的书”的学习任务。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书很多,首先就要读这五本。”“这五本”中,第一本就是“马克思的一本,就是《共产党宣言》,是和恩格斯合著的,但主要是马克思著的”。毛泽东在七大作结论报告时又几次推荐读“这五本”马列主义著作,并再论“这五本书”的详细书目。他指出:“加强理论学习至少要读五本书,我向大家推荐这五本书:《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里马、恩、列、斯的都有了。如果有五千人到一万人读过了,并且有大体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处。”他饶有风趣地推介读书方法时生动形象地说,“我们可以把这五本书装在干粮袋里,打完仗后,就读他一遍或看他一两句”,一有时间就看,“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来了。一年看不通看两年,如果两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记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这个方法可以在各个地方介绍一下,我们不搞多了,只搞五本试试”。在七大期间,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要读“这五本”马列主义著作,尤其好好读《共产党宣言》。他推重《共产党宣言》,语重心长,普及全党,颐养学统,流播风范。这次读书活动的最大特点,是紧密联系全党思想状况、整风工作,读学讨论相得益彰,推进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第三次,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提出高级干部要读12本马列主义著作,开列第一本仍是《共产党宣言》。这“十二本干部必读的书”,是在党的七大开列的“五本马列主义的书”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七本:《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斯大林论中国》《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研读这“十二本”书,进一步贯彻毛泽东提出“研究理论和研究历史”的指导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伟大胜利和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毛泽东认为,开出这些书目,是“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他还规定,“读这十二本书”,要“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不折不扣、学用相彰。全党“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内,有三万人读完这十二本书,有三千人读通这十二本书,那就很好”。 这“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应当有共同的认识”,同时对迎接全国胜利、建设新社会,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这时候,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威信日高,但他清醒警励,革命任重道远,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重要论断,确立“不应当将中国共产党人和马、恩、列、斯并列”,“不要把毛与马、恩、列、斯并列”的原则,“应当在全中国全世界很好地宣传马、恩、列、斯关于唯物主义、关于党和国家的学说,宣传他们的政治经济学等等”,让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普照中国和世界。毛泽东就是这样领导全党带着这份勤勉警觉思想走进光明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天地。这次读书活动,是为迎接全国胜利,建设新中国做思想准备的。

第四次,是1963年下半年至1964年初,毛泽东总结新中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党内中高级领导干部要读30本马列主义著作,开列书目中,第一本还是《共产党宣言》。这30本 书:马克思8本,恩格斯3本,列宁11本,斯大林5本,普列汉诺夫3本。这次读书活动,正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困难问题,国际上苏共背离马列主义基本原则,以“老子党”自居,无端指责中共中央,大搞沙文主义、修正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为了应对苏共挑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推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各项工作,走出一条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提出党内中高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列主义著作,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掌握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能力,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毛泽东严肃批评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并不懂得或者不甚懂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革命的认识论,他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资产阶级的,或者有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这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必读《共产党宣言》为首的60本马列主义著作。1964年2月,毛泽东指示中宣部将这30本书印成大字体的线装书,并恳切地附言:“每部印一万份、两万份或者三万份好吗? 我急于想看这种大字书。”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多,情况又错综复杂,在这“极其重要的关键时期”,全党尤其中高级领导干部“必须下决心挤出一定时间,认真坐下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锐利的武器”。同年8月3日,毛泽东致信秘书要找一本大字体的《共产党宣言》,说:“我又要找一部《共产党宣言》,一部列宁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都要是新出大字本的。”这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一如既往的钟爱之情。1970年9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要求,周恩来等人从前述30本马列主义著作中精选出9本,供中高级领导干部精读深读。这9本书,第一本也还是《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伟大的科学、伟大的事业、伟大的运动。对于研读马列主义著作,毛泽东无论个人阅读,还是向全党推介,《共产党宣言》始终被列为第一本必读的重要书目。总之,毛泽东伴读了《共产党宣言》一生,也向党内推介了《共产党宣言》一生,营造了全党研读马列主义著作、理论联系实际、求真求是的优良学统和社会氛围,推动中国革命伟大胜利,开辟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站起来并走上富强道路的历史性飞跃。《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崇高使命之根,是毛泽东建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的深厚学理之源,引导和哺育毛泽东走向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辉煌道路。毛泽东与《共产党宣言》不可分,历史地联系在一起。毛泽东研读《共产党宣言》精神昭明,浩气常在,风范永存。

三、毛泽东读用《共产党宣言》的当代启示

毛泽东伟大壮丽一生认真读用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党建树卓越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精神高地、思想丰碑,成就创党、立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出了瞩目景仰的重大贡献。毛泽东常读精读深读《共产党宣言》,并用之指导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人生教益和实践启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增强斗争本领,坚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个奇迹”的新篇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思想启迪价值和实践镜鉴意义。

1.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为政之魂、立身之基、成事之要。毛泽东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并终身为坚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而不懈奋斗。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从接受《共产党宣言》哺育和影响开始的,并成就创党建国、发展社会主义的旷世伟业,具有深远的思想渊源和历史逻辑。他秉承《共产党宣言》科学思想而建树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方能初心不改、旗帜鲜明、经受考验、捍卫党性,因而“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人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担当使命,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薪火传承者和忠诚践行者,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健康发展。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席卷中国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充分检阅了顽强抗击病疫、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人格境界,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韧性,使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防疫重地。《共产党宣言》科学真理和毛泽东读用《共产党宣言》的现实启示,对于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人民群众最伟大也最智慧。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幸福是人民辛勤工作砥砺奋取而来的,决非坐等天赐。毛泽东一生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和人民利益最高的价值旨归。他读用《共产党宣言》留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建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力量源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不负韶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毛泽东一以贯之重视和推进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的重要论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他读用《共产党宣言》的一个显著当代启示,就是我们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致力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把《共产党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运用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去,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他要求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转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力量。《共产党宣言》精神昭明,熠熠生辉。全党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与真理同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现毛泽东读用《共产党宣言》马列主义著作的精神雄风,一起向未来。

(作者:贺全胜,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教授;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