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1月3日——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成立

中美空军混合大队正式宣告成立,并进驻桂林基地,开始作战。这支混合大队是6月由中美双方各选派人数对等的3个飞行大队组成。由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司令兼蒋介石空军参谋长陈纳德任队长,徐焕升任副队长,也就是如雷贯耳的“飞虎队”。

1957年11月3日——苏联卫星二号搭载小狗莱卡上天

卫星二号重1120.29磅,是卫星一号的6倍,还装有比世界上首颗人造卫星“卫星一号”更先进的测量宇宙射线、温度、压力等的仪器。在这次卫星发射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苏联人随卫星发射了一条名为“莱卡”的小狗。小狗身上绑接的一些仪器装置可以提供动物在外层空间能否生存的情报。作为太空中的第一个地球生物的莱卡,卫星的加速度和失重虽然没有对它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但是由于它乘坐的是可返回式的人造飞行器,在6天后人造卫星内的氧气耗尽之时它便死了。。

1964年11月3日——蓝田猿人头盖骨发现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发现一个猿人头盖骨。这是我国现有的唯一的猿人头盖骨。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头盖骨,已在解放前下落不明。猿人头盖骨是研究人类起源的极为珍贵的资料。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我国的周口店、印度尼西亚爪哇和阿尔及利亚突尼芬发现过猿人头盖骨。1965年5月31日我国科学界在北京举行蓝田猿人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在报告中说,蓝田猿人头盖骨的发现,是我国科学家对研究人类起源的又一重大贡献。科学家们认为,蓝田猿人比北京猿人还要早,距离现在已有五六十万年。

1982年11月3日——茅以升获美国工程学会外国院士称号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中国著名桥梁专家、中国科协副主席茅以升。在1982年11月3日的美国“全国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上被授予该学会外国院士称号。美国“全国工程学会”建立于1964年,茅以升教授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该学会外国院士称号的科学家。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向袁隆平颁发科学奖

1987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向中国专家袁隆平颁发了1987年科学奖,以表彰他在培育高产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当年57岁的袁隆平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从事杂交水稻培育工作,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培育出一系列强优势的杂交水稻组合,并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在颁奖仪式上发表讲话时指出,袁隆平的科研成果是继70年代初国际上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1998年11月3日——成都府南河工程获联合国人居奖

1998年11月3日,经多个国家的多个项目的角逐,有关专家评审团反复评审,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了1998年度联合国人居奖。人居奖是联合国为嘉奖在人类住区发展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集体、个人和项目而设定的全球最高奖。府南河环抱成都市,以前因为年久失修,造成堤岸垮塌,河道淤塞,污染严重,洪水泛滥,老百姓称之为“腐烂河”,严重制约着成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成都市委、市政府接受群众的建议,决定彻底整治府南河,历时5年终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