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他如一颗璀璨夺目的彗星,划破了广漠的天空,又如一个报幕员,宣告了诗歌史上最繁华时代的到来。王勃,一个神童,一个大唐奇才,或许是惹来天妒,二十余岁的生命就戛然而止。面对南海的汹涌波涛,至今人们仍不免唏嘘叹惋。

王勃(约650~676年),字子安,山西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王勃出生于儒学世家,其祖父王通为一代大儒,也就是《三字经》里誉为五子之一的文中子;叔祖父王绩是大诗人,就是写《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那位;王勃的父亲是太常博士。在这样的家庭熏染下,王勃也不负众望。6岁时便能作诗,与兄长王勔(miǎn)、王勮(jù)被称为“王氏三株树”;9岁时,撰写《指瑕》十卷,指出颜师古注的《汉书》错误;10岁,饱览六经;11岁,跟随名医学习,了解岐黄之术;14岁,上书绛州司马,寻求入仕;15岁,上书当朝宰相,被誉为“神童”;16岁,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被称为“大唐奇才”;17岁,应幽素科试(不定期举行的特科考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了整个朝廷年纪最小的官员。其好友杨炯对他的才华也是毫不掩饰地赞叹说:“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意思是别人要学百年的学问,他十天就学会了,别人千百年悟出的道理,他站着谈话的功夫就道出来了。

倘若形势就这样发展,青年俊彦王勃定当扶摇直上、位极人臣。可世事难料,不摔跟头的人似乎长不大。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被推荐到沛王府任修撰,很快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李贤喜欢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似乎也乐在其中,为了助兴,挥笔写了一篇雄文,名字叫《檄英王鸡文》,就如临战前发出的讨伐敌人的檄文。也许是文章写得太出色,竟然传到唐高宗那里。古人向来认为玩物丧志,王勃这下撞在枪口上了。唐高宗当即大怒:“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于是,王勃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王勃在长安时间不长,但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最著名的就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被逐出王府后,王勃去了四川。那位杜少府,以及其他几个同样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如杨炯等,正在那里纵情诗酒,激扬文字。

失意栖遑的王勃来到四川,虽然也有好友的劝慰,但仍不免愤懑落寞。还好,蜀地绝美的自然风光,慢慢融化了他的勃郁怒气。在《入蜀纪行诗序》中,王勃写道:“况乎躬览胜事,足践灵区,烟霞为朝夕之资,风月得林泉之助?嗟乎!山川之感召多矣,余能无情哉?”在蜀两年左右,王勃写了大量的诗赋,留存下来的,也有四十余首,如《山中》《别薛华》《重别薛华》《春思赋》《慈竹赋》等。

公元671年秋冬,22岁的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不得而知。他的一个朋友时任虢州司法,知道王勃懂医识药,因虢州药物丰富,就推荐他出任虢州参军。

虽说职务不高,也算是一介官员。王勃在其任上,认识了一个叫曹达的官奴,而曹达触犯了刑律,官府四处捕缉。王勃也许是侠义心起,偷偷的把曹达藏匿起来。唐朝法律有“知情藏匿罪人”之罪。王勃后来觉得隐匿不住了,就把曹达杀了。结果被人举发,这就犯了死罪了。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当然,也有人认为是王勃年少轻浮所致。虽然最后王勃没有为此丢掉性命,但仕途之路已然断绝。其父亲也因此事件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其地之偏远已经是现在的越南所在了。

王勃虽然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内心却深受儒家影响,面对自己的原因导致父亲的贬谪愧疚不已:“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

出狱后,王勃在家里停留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不过,此时的王勃似乎内心还没做好准备,对于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受到的羞愧和自责还没有平复,因此拒绝了朝廷的任命。

公元675年,王勃决定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这年秋天,他从洛阳出发,八月中旬到达淮阴,然后到楚州,继续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经过一路旅行,内心潜藏的昂扬之气渐渐恢复。于是前往拜见阎都督,阎都督对王勃早有耳闻,于是欣然邀请他参加宴会。本来阎都督是想趁此机会显耀一下其女婿的才学,让他把事先准备好的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众挥毫。为了显示谦逊,假意推让在座宾客,大家知道他的用意,都推辞不就。没想到让到王勃这里来了,26岁的王勃竟然毫不推辞,接过纸笔就开始写起来,顷刻立就。一篇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由此而生。

公元676年春夏之时,王勃来到了父亲任职的交趾,看到父亲生活困窘,王勃不免惆怅愧恨。不久,王勃便踏上归途,适值南海夏季,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身亡,一代诗坛奇才,27岁居然就此殒命。

【人物评价】

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杨炯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郑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