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滇西边陲的一个收容站里,几个蓬头垢面的溃兵漫无目的地消磨着时光,在昏黄的胶片基调下,孟烦了缓慢低沉的独白拉开了本片的序幕。犹记得多年前初次看《我的团长我的团》,剧集的开始显得那么寡淡,琐碎和缓慢,甚至让人昏昏欲睡。。。。。直到慷慨激昂甚至有点神经质的阿译主导的这场“猪肉炖粉条”的闹场,才渐渐品味出一点特别的味道并让我重拾继续看下去的信心。随着剧情的展开,我也沉浸其中,哭过笑过,也曾哀伤叹息,也曾慷慨激昂,故事中的点点滴滴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正所谓爱屋及乌,有幸拜读了《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文中充满着人生智慧的金句举不胜举,比如“杜绝热情和永不言信,是我这种人为落拓人生掘就的散兵坑”,再比如“现实损失,大义找回。”文章行文流畅,人物刻画丰满细腻,通过一个个戏剧化的场景体现了挣扎在人生泥泞中的小人物的家国情怀。真是一部小说中的珍品!
凭借着段奕宏,张译,张国强等一批老戏骨的精彩演绎,影视剧高度还原了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北京话的孟烦了,陕北话的郝兽医,湖南话的不辣,四川话的要麻,上海话的阿译,广东话的蛇屁股,东北话的迷龙。。。。就连骂人都极具地方方言特色,代入感极强,他们就是你我身边形形色色的人,有着类似的生活琐碎和嬉笑怒骂。
这群兵痞中的破落户破衣烂衫挤在一起谋生,在日常小事上互揭隐私,相互取笑,让人会心一笑;在民族大义上,他们却能相互扶持,不离不弃,共赴国难。剧中有一个隐含的主题“做对的事情”!从迷龙路边捡了老婆,到死了死了撤回禅达,再到义赴南天门。。。。。尽管离经叛道,尽管匪夷所思,全都反映了这个主题。
该剧泪点不少,笑料不断,两者交相辉映,越看越有乐趣,越看越能品出更深的意味。其中有几个经典桥段让人难忘和回味。
1. 龙文章怒江边破釜沉舟,逆流而上率领溃兵在南天门上阻击日军尤为精彩,这一仗打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然而毕竟敌众我寡,在龙文章骗得虞啸卿的炮火支援后,就在大家以为他们会慷慨就义时,龙文章却率领残部逃过了怒江。包子铺前面对乡亲们的热情拥戴和虞啸卿的冷眼相向,这伙子人马究竟算是英雄还是逃兵,让人看得啼笑皆非。
2. 庭审龙文章这一节老戏骨们各展所能,将这些天南地北的弟兄演绎得惟妙惟肖。孟烦了,阿译,迷龙,不辣,龙文章,虞啸卿。。。。这些人物的特点在这一节表现得立体而又生动,百看不厌。
3. 为了去西岸找父母被当做逃兵的孟烦了,一段兄弟情深的独白让人泪目,而龙文章在去营救孟烦了双亲前组织的一场人选抽签,又让人看得忍俊不禁。
类似这样的桥段不胜枚举,戏剧冲突不断,情节不落俗套。这是一部以男性为主的抗战剧,刻画细腻的小人物群像有血有肉地描绘出那段并不光鲜的峥嵘岁月。这也是一部风格迥异的影视剧,舞台剧式的对白和独白,让我们在庸俗中体会阳春白雪,甚至哲学的闪光。从上映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每每回想,依然清晰地记得剧中人物的音容笑貌。《我的团长我的团》就像一颗蒙尘的珍珠,拂去时间的尘埃,它依旧熠熠生辉。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