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除了BuzzFeed寻求独立,这么多年却少看到巨头们有什么“风吹草动”。
“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为世界杯死去?”
这是7月份曾出现在BuzzFeed网站上的文章。作为中国人的你,如果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标题,是否会因为兴趣或好奇而点进去?我想很多人会这样。
而就在昨天,美国演员罗宾·威廉姆斯自杀的新闻(Robin Williams Is Dead At 63)在BuzzFeed网站上的浏览量在凌晨时已超过118万,留言数也超过1000条。
新闻和社交因子该“赞”
BuzzFeed是一个新闻聚合平台,上段提到的浏览量和留言数,代表着现今互联网两个重要的评判指标,流量和活跃度。而成就BuzzFeed成为美国第十大网站的,就有像上文提到的巨大流量。iDoNews专栏作家陈小春在《主页进入“殇”时代》中写道:6月份BuzzFeedBuzzFeed泄露了一份内部资料显示,纽约时报主页(nytimes.com)的访问量在过去的两年中锐减了8000万,结论是“主页”即将进入“殇”时代。
此时,1.5亿的月平均用户,却被BuzzFeed巧妙地调动起来,积极参与互动。用户量、留言及其讨论就是BuzzFeed活跃的象征。
这样一个具有前途的网站,当然会被资本看好。前天,硅谷知名风投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向BuzFfeed投资5000万美元,并给与8.5亿美元的估值。这样高估值的一个新闻媒体网站,就像前段时间国内的“”,融资1亿,估值5亿一样,引起业界关注和讨论。信息大爆炸、用户阅读习惯和特点的变化,影响着这些新闻提供服务企业的诞生和发展。
获得融资后,BuzzFeed宣布了扩张计划,成立了新的内容制作部门BuzzFeed Distribute。该部门将创造原创内容,但通过Tumblr等社交网站和应用发布这些内容。
BuzzFeed向“社交”靠拢,有个小细节或许可以从侧面得以反映。这个小细节,不是关于BuzzFeed要做社交网站,推出什么社交应用,而是从该公司的员工方面对社交的一个态度。
在全球社交招聘网站LinkedIn上,BuzzFeed的员工加入这一“社交”招聘网站的人数为518人。而BuzzFeed的员工总数为550名,这说明该公司只有32人未加入。对于一个已经和想继续在社交业务上有所斩获的企业,其员工的社交态度,无疑对其内容创作和传播具有重要影响。BuzzFeed的高比例入驻小小的反映了社交在员工中的重要性。
巨头们,在收购上的集体沉默?
BuzzFeed的用户量、流量和活跃度,体现在商业上就是其盈利状况。创始人乔纳。佩雷蒂表示,今年上半年营收是去年营收的两倍,今年营收将有望超过一亿。
奇怪的是,这样一家产品和财务层面都“靓丽”的公司,除了BuzzFeed寻求独立,这么多年却少看到巨头们有什么“风吹草动”。
如果看好BuzzFeed的社交广告,谷歌这样90%收入依靠广告的巨头,再加上过往其对广告业务收购的强势态度,早应该有所“举动”,可是未见谷歌动静。
如果看中BuzzFeed社交和移动这“两张牌”,Facebook这个13亿用户的社交巨头和一直致力于将PC用户向移动端“战略转移”的努力,也会有所行动的,要知道BuzzFeed内容发布的平台就包括,Facebook收购的Instagram,可Facebook也未“出声”。
如果相中BuzzFeed的新闻模式和业务营收潜力,雅虎这样的提供新闻资讯的、又苦于增收乏力的大佬,应该也会主动出击的,更何况梅耶尔自担任雅虎CEO后,也强力进行收编。我曾在iDoNews专栏《如此财报,梅耶尔拿什么重振雅虎》的文章中提到,梅耶尔上任2年,已收购了40家公司。
其最大一笔收购,就包括BuzzFeed将在Tumblr上发布新闻的这个平台。在新闻资讯上,雅虎更是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一个17岁年轻人创办的Summly,收购后雅虎将其改为雅虎新闻摘要。BuzzFeed的成功被认为是新闻提供模式的创新,而雅虎要想在新闻上继续有所作为,也该有所“骚动”,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雅虎“没钱”。
毕竟迪斯尼想收购BuzzFeed,但对方要价10亿美元,最终“不欢而散”。想必雅虎听到这个价格,也会“退却”。对于这样一个“明日之星”,对BuzzFeed的收购“绯闻”仅跟迪斯尼发生过,反而让人心生疑惑。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