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您推送的第
12月7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泰安-泰兴段正式投产,中俄东线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在江苏泰兴正式联通,我国东部能源通道全面贯通,实现了“北气南下”、俄气入沪。在该段工程750公里的管线中,管道局承担了4个标段共计317.5公里建设任务,占全线工程量的43%,同时承担着全线的设计工作和建设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等控制系统任务。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12兆帕高压力等级、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天然气管道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智能管道建设的试点项目。

泰安-泰兴段的投产使中俄东线试验段、北段(黑河-长岭)、中段(长岭-永清)、南段(永清-上海)分段核准、分期建设的“拼图”进一步完整。在中俄东线建设过程中,管道局提供了设计、施工、物资采办等全流程全产业链支撑,见证了西伯利亚清洁能源从入境到直通东三省、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的全过程。
全自动焊装备的首次成功应用,保证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最新一代管道补口自动化除锈设备国内“首秀”,提升了管道建设智能化的含金量;创造了国内自主研发的直铺管设备在我国大型长输管道建设中正式应用的历史,大幅提高施工水平。
一系列科技成果,助力中俄东线工程破解高寒冻土地区全自动焊难题,攻克黑龙江盾构、嫩江盾构、沂河盾构等大型穿越控制性工程,战胜水网、山地、沼泽等高难度工况施工。
数字成果全程护航智能、绿色工程建设。中俄东线是我国第一条智能管道建设的试点项目,按照“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业务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管道设计院参与了工程前期可研,并承担初设、施工图全部设计工作。采用数字化设计云平台,大幅提高了项目设计质量、效率,同时应用国家管网集团设计与工程建设准则(DEC)的标准化、模块化成果,从设计源头实行了标准和数据的统一,用技术创新引领我国长输管道步入大输量智能化的新时代。
对标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目标,管道局发挥专业作用,有效解决生态保护和施工的平衡,通过优化路由方案,从设计源头减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沿线自然保护区均未受到影响,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由龙慧公司提供的SCADA系统,借助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感知设备、电子标签等工具,实现了施工的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喜欢本篇文章,请在文末右下角吧!
文字 | 张秋娟
编辑 | 苑晟祥
审读 | 刘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