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
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我二姑就出嫁到和我们相邻的石桥公社顺和镇,正巧也是我外婆家所在的镇。二姑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吴作华,二儿子叫吴士臣,三儿子很小时因病去逝。二姑父是当时生产队队长,小时候听我父母讲,二姑父长得一表人才,能说会道,在当时也算是个“能人”!
二姑在顺河镇家庭出身虽然是农民,但二姑家的两个表哥可不一般!两个表哥长得那真叫个帅,但两个人又“帅”得各自具有很鲜明的特点。我们经常认为,如果是亲兄弟俩,长相和脾气秉性应该相差不多吧?其实不仅是不同,还相差很多,真验证了那句话:“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意思指一个娘胎里出生的几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脾性和志趣。
先说大表哥吧,大表哥吴作华比二表哥个子稍低一些,但也已经是一米七六以上的个头了。关键是大表哥长相简直就是刘德华的“翻板”,皮肤白皙,明眸齿皓,五官棱角极其分明;说话不紧不慢,条理清晰;做事头脑冷静,老练持重,干净利索。大表哥成绩特别好,在校高中期间一直都是班长,高中毕后是非常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哪想到1966年到1976年,全国统一高考的制度被取消了,多少青春年少的中学生们,唱着革命歌曲,怀着“一颗红心”,到农村、到边疆去扎根落户,为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青春。他们那一届读完高中以后,成绩突出的理应升入大学去深造,但是,由于没有高考,圆上大学之梦变成是白日做梦。
(偶像刘德华)
江苏省各地的“文化大革命”,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是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开展起来的。后期红卫兵开始大串联,使得“文化大革命”终于冲破了文教部门和党政机关的范围,迅速扩大到工矿企业、部队、街道、农村等各方面,形成了广泛的群众性造反和“打倒一切”的局面。
大表哥也和其他在校的热血青年学生一样,积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他当初支持的是“右派”,先串联到了徐州市委。“左派”和“右派”都打着“捍卫无产阶级路线”旗帜,互相批驳,从辩论升级为钢钎、大刀等冷兵器。
各级领导唯恐“右倾”挨整,纷纷“向左看齐”。当时徐州市委派驻各单位的工作组自然在领导“斗黑帮”的运动中更加向“左”转。大表哥所支持的“右派”在和支持“左派”的武斗中吃了大亏,在徐州市被支持“左派”的队伍打得很残,死的死,逃的逃!
(小学生贴大字报)
(乘车去武斗)
听大表哥讲,在那个愚昧混乱的年代,大表哥在两派械斗中,被打得遍体鳞伤。幸运的是刚开始前一波相互械斗,两派都还比较克制,都是手持棍棒武斗。后来两派头脑发热,愈演愈烈、越斗越凶,发展到手持大刀、长矛、钢钎甚至土火枪火炮!
大表哥就是在当晚前一波棍棒武斗中受了重伤,跌跌撞撞从大街上逃到不远的一个胡同就昏迷倒下了,虽未伤及性命,但除了被打得全身肿得鼓起,头部头骨也严重骨折,生命危在旦夕。
据大表哥后来回忆说,他确实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昏迷了整整一个夜晚,他流出的、尚未干的血迹已经把他的衣服连同皮肤和小胡同水泥路面粘在了一起,鼻孔里只剩下一丝气息!
〈不堪回首的往事)
他真是命大!第二天天刚朦朦亮,大表嫂(当时还不认识)提着饭盒正准备走出胡同上街买早点,发现不远处胡同路边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看简直吓了一跳,一个“死人”满身是血躺在那里。大表嫂不愧是城里见过世面的人,要是一般人早吓跑了!犹豫了一会,还是壮着胆子走近想弄明白为什么有人受伤躺在那里,是否还有救?当她慢慢先翻动大表哥手臂时,感到还有一丝余温,发现大表哥的鼻子被血沫半堵着,随着轻微的呼吸,血沫一鼓一鼓的!大表嫂真是个善良的姑娘,认为人并没死,当即跑回家叫来父母和对门邻居,在居委会找了个平板车(不知道那时可能是叫不到救护车吧),硬是把大表哥拉到了市医院进行抢救,保住了性命!
大表哥整整在医院躺了近一个多月,才慢慢恢复了健康。大表哥在农村,当时根本没有钱付住院医疗费,大表嫂全部垫付了!
大表哥身体恢复了健康,他英俊帅气的形象深深打动了大表嫂,她主动要求大表哥答应:她愿意嫁给他!
大表嫂当时可是徐州市城市户口,又是一家庭的千金小姐,长得又非常漂亮,她不嫌弃农村人,又主动要嫁给大表哥,可见大表哥的魅力!后来大表哥官至副厅级退休。两个儿子也很优秀,一家人幸福美满。
二表哥吴士臣和大表哥相差四五岁,高中毕业也正值“文革”后期,同样也没有机会上大学。他便当兵入伍到了东北沈阳军区军直警卫连。
二表哥一米八左右的大个子,身材挺拔,高大魁梧,英俊潇洒!他的特点是有才!不仅形象好、口才好,而且写了一手十分漂亮的钢笔字,他那钢笔楷书与印刷出来的几乎分辨不出来。记得我刚懂事时,二表哥从部队给我父亲写了封信,父亲拿着信封给三哥和大姐看二表哥信封上写的字,他们竟分辨不清,硬说不是手写的,绝对是印刷的,说明那正楷书法之功底真是了得!
(图文无关)
(图文无关)
奇怪的是:二表哥当兵期间,给家里写信,从来都不说他具体在部队干什么,只说大单位是沈阳军区司令部,至于在哪个分队、什么地方、什么军种、干什么专业、学的什么技术等,从来一概不提,并强调不让家人再问,在部队是一切都好,不要牵挂。他当战士期间从没探过家,而且有一次家里邻居要给他介绍对象,他连写两封信阻止,好像有什么特别秘密被人发现一样,态度很急、很生气的样子,从此家里再也不敢问他关于部队的一些情况了!
直到2011年5月份,二表哥听说李将军在北京去世,他心情很悲伤沉重,这才告诉家人,他在部队期间,原来一直是将军在1975年至1978年期间,在沈阳军区担任司令员时的贴身警卫员!(李将军1973年至1985年期间在沈阳军区担任司令员)。
二表哥在沈阳军区军直警卫连当战士期间,由于个人形象好、文化程度高,又多才多艺、口才好、反应敏捷,被选调成为李将军的贴身警卫员。
二表哥说,那个特殊年代,部队和现在和平年代的部队氛围根本不一样,又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许多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走出来的老首长,没有牺牲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却死在了悲惨的政治斗争中,不能保证在和平年代就安全!主要是国内有阶级斗争,“四人帮”一伙打击和迫害老干部,到处抓人整人开批斗会,连一些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都没有人身安全保障,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李将军交待他,除了吃饭睡觉不需要贴身护卫,除此,二表哥要身跨手枪、上满子弹,还要备满一弹匣子弹。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时形影不离,随时处置应急情况!
二表哥综合素质好,又反应灵敏,悟性极强,服务体贴周到,深得李将军的喜欢和赏识!不过分地说,李将军把二表哥几乎看成了自己的儿子。
特别是李将军一次晚上在家,因血压突然升高晕倒在地,多亏二表哥果断及时呼叫值班医生,和医生一起快速而又适当科学的处置,避免了肓目慌乱、险些要造成小脑出血的危险境地。由于处值及时、迅速、得当,李将军身体恢复很快,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让李将军感动不已!
李将军对二表哥非常信任,除了工作关系外,俩人几乎无话不说,他喜欢二表哥的单纯、勇敢、听招呼、悟性好,做事认真负责,处置一般和应急情况都能让首长满意放心!
首长也经常在清闲时把自己革命斗争和建国后一些难忘的故事讲给二表哥听。
李将军还给二表哥讲述他在解放战争中,带领部队一路鏖战,从上党、邯郸、大杨湖等战役战斗到千里跃进大别山,攻克襄阳,飞越长江天堑,进军大西南的故事……从此他也走上了旅长、师长的指挥岗位,成为刘邓手下一名战将。
李将军又讲到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上甘岭作战的后半段,是由他统一指挥的。他率领十二军坚守住了上甘岭,实现了“把敌人消灭在最前沿不准它前进一步”的目的。
(上党战役)
他又讲到20世纪60年代,在全军广泛推行的郭兴福教学法。军委的调研报告称:“郭兴福教学法是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和发扬,是领导培养、群众支持和他个人努力的结果。”郭兴福教学法很快在全军推开。其实,郭兴福这个典型,主要是李将军发现并形成经验、全军推广的……
(郭兴福教学法)
李将军传奇的经历深深教育和激励着二表哥,他觉得和李将军相比自己简直太渺小了!在空余时间,他也认真去读一些政治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转眼快三年了,李将军对表哥的前途早有打算,果断安排他到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深造,并交待说,学成毕业后及时返回到沈阳军区李将军手下工作。可见李将军是多么信任和欣赏二表哥!
根据李将军指示,按照组织安排,二表哥暂时离开了沈阳军区,来到了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深造。临走前,李将军握着他的手充满教诲和希望,深情地说:“到学院好好学,学成回来还到这里好好工作!”,并拿出一支钢笔赠送给二表哥纪念。二表哥含着眼泪,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二表哥来到了刚成立不久的“南京政治学院”,这里一切都是崭新的,他好像一下子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更新的希望!李将军传奇的人生经历时时激励着他。英雄的人生是靠拼搏和奋斗得来的,抗金名将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名言更让他热血沸腾!
他更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他太渴望学习了,他太需要补充新的知识和能量了!因此,他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也深知这次学习深造一定是他改变自己前途命运、更进一步提升自己能力素质、更好更称职为党工作的一次难得的机会,必须好好珍惜和把握!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在学院他表现出了与常人不大一样的学习热情,他如饥似渴、加班加点读书学习,一有机会就向教员请教各种问题,他能吃苦、爱思考、勤钻研;他基础好、头脑灵活、悟性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心有灵犀、触类旁通,学习进步非常快!
……………………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次检查结果像晴天霹雳,让他目瞪口呆,绝望透顶!
由于他学习太用功,用脑、用眼过度,刚开始感到视力有所下降,以为没有休息好的原因,并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后来慢慢视力越来越模糊,直到严重影响看书学习,他才被迫到医院检查。
(南京政治学院)
在驻军附近一般医院检查时,开始并没有诊断出大的问题,但病情越来越严重了,最后南京军区总医院检查确诊为“视网膜色素严重病变”。
这病虽然不是像癌症那样影响生命,但却给“光明”判了死刑!意味着二表哥从此要告别光明,成为“肓人”,进一步地说,他将从此告别他热爱的部队事业!
他伤心、痛苦、绝望!但这一切都唤不醒老天爷对他的同情和怜悯,他必须接受这残酷的现实!
………………
李将军非常惋惜和同情二表哥的遭遇。二表哥在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期间,李将军专门打电话指示南京军区,抽调好的专家,不惜代价要治好二表哥的眼病!对一个战士学员能如此重视,可见首长是多么关心和爱惜人才呀!
但现实是残酷的,尽管南京军区和总医院等各方面都尽了最大努力,无奈已无回天之术,一个多月后,二表哥眼睛彻底失明了!
当二表哥得知自己眼睛再也看不见光明了,亲爱的首长如此重视和关心时,他心痛了、他哭了!但欲哭无泪,只有心在流血!
他痛心的不仅是他不争气的眼睛,更伤心的是他从此再也不能有机会服伺首长了,再也看不到首长慈祥、温暖、关爱、希望的目光了,他只能用心去感受和体会这人世间的痛苦和悲凉!……
山青青/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
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
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知音》
…………………………
二表哥生在一个继往开来、激情奔涌的伟大时代,他凭他的理想、挚着、热爱、愿望、真诚、激情和责任,在部队做了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他从军校回到农村家乡后,部队为他按副连级干部待遇并评残退休,不仅给了他最大的物质待遇,同时给予了他极大的精神褒奖,让他感激并永志难忘!
李老将军还专门委托秘书打电话到江苏省徐州市委,专门指示要关心和照顾好二表哥的健康和生活,充分体现了老将军宽广无私、平易近人的伟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回乡当年,邳县(原未改市)石桥公社领导亲自出面协调二表哥婚姻问题,给二表哥介绍了一位十分漂亮出众的表嫂,并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一家人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二表哥回乡后,并没有心灰意冷和萎靡消沉,党和政府的关怀厚爱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动力。牢记军人使命,退伍永不退色,他向张海迪学习,身残志坚,继续努力学习,尽心尽心做点好事实事,为社会做贡献,他熟练学会了肓文,在音乐艺术等方面下苦功夫学习,他音乐天赋极佳,先后又学熟学精了二胡、笛子、琵笆、钢琴、胡芦丝等各种乐音,基本上都通过了国家级专项过级考试。
(青年楷模张海迪)
(青年楷模张海迪)
他又学会了写剧本和编舞。他自掏经费,专门成立了“新农村农民歌舞小品艺术团”,经常去乡村义务演出。我爱好音乐的二哥,也不远二十多里路去主动参加他的团队。他开设网站,专门培训农村农民演奏乐器、唱歌跳舞,丰富了乡村文化,促进和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他还用他在部队的经历和见闻,为中小学生做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勉励广大青少年学生,母忘国耻,牢记职责,努力学习,勇于担当,为祖国为社会奉献青春年华,他还被徐州市委宣传部聘为专职教员!
…………………………
取一杯天上的水/照着明月/人世间/晃呀晃
爱恨不过是一瞬间/红尘里/飘摇
取一杯天上的水/照了明月/人世间/望呀望
爱恨重复过千百遍/红尘里/飘摇
就让这大风吹/大风吹 /一直吹
吹走我心里/那段痛/那段悲
让暴雨冲洗/风中唏嘘/当初的你
仿佛是天注定
就让这大风吹/大风吹/一直吹
漆黑中/洗去眼眸里/那泪水
就让那往事/消失风里/当初的你
曾记得我的那个谁……
—《大风吹》
欲送登高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鱼书不至雁无凭,今番欲作悲秋赋。回首西山又日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感恩党和政府、感恩重情重义的李老将军、感谢同情和关心二表哥吴士臣的所有人!
………………
(谨以此文志记:那些豪情壮志满天,胸怀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志,却因种种原因,理想抱负未能实现、壮志未酬的爱国志士、部队热血男儿……)
(完)
2022年12月25日(夜)初稿
2022年12月26日核、审定稿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