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创作挑战赛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总在一瞬间,而我们现在总用一句“我太难了”来自嘲,今天我们就从字源来看看,究竟何为“难”。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难,和前面我们介绍的“堇”有关。也许你会奇怪,哪里有关系了?别着急,咱们慢慢捋。

不该发生的误解

首先,“难”字本身肯定不是这样写的,这是现在的简体字,其繁体字是“難”,这下很明显,左边是“堇”字,而为什么用“又”来代表“堇”呢?“堇”字的字形演变过程中,不论是隶变还是楷变,都没有变成“又”的。

堇——甲文、金文及小篆

查了一些资料,原来是汉字简化过程中,将这些“难”写的部件统一用符号来表示,“又”只是其中之一。虽说为了推广、普及汉字而进行简化的初衷是好的,但这种简化方法确实有点“简单粗暴”了,而且若不是我现在有时间来学习汉字,从小到大并没有一位老师讲解过这个“又”的来源(并非责怪老师),我相信,屏幕前的大部分人和我一样。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更为让人无奈的是,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一种解释,即“又”在甲骨文中表示的是“手”的意思,而右边表示的是“鸟”,所以将其本意解释为“用手抓住鸟”很“难”——这种看上去很合理、很有文化的解释实则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又”为“手”意没有错,但“难”字的甲骨文目前并没有找到,而“难”是简体字中才出现了“又”,和古时表示“手”的“又”有何干?

既然我们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不再使用繁体字,那是不是也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字源呢?如此误导实在于文明传承不利。

字源及字意

再来说回“难”字本身。如前所述,这个字目前没有找到甲骨文,只有金文。而从金文明显可以看出,左边是“堇”,右边是“隹”。

难——金文

《说文》中的小篆字形左边为“堇”,右边是“鳥”,字意为“鸟名”,其实这个字应为“堇鳥”,但现在打不出这个字,所以用“难”字代替。

难——说文小篆

《说文》中还有“难”的或体:

难——说文或体

很显然,说文小篆中右边为“鳥”,而繁体中的“難”,即进一步进化为今天的“难”字的,则是来源于这一或体,右边为“隹”。

《说文》中三款古文也是“堇”和“隹”:

难——说文古文

段玉裁解释,“今为难易字,而本意隐矣”,即便到了今天,我看对“难”之本意解释也较少,但看到一种解释可能比较接近:

《说文》中“难”为从鳥,堇声,但结合前面文章可知,“堇”音为“巨今切”,“难”音为“那干切”,似乎有点距离,所以“堇”是否为其声旁呢?

根据字源,“堇”为“双臂交缚”的人形,是祭祀,也表示绞刑或者火刑等极刑,所以“堇”应该为表声兼表意;

鸟/隹:前面我们说过二者的区别,但不管尾巴长短或其他差异,总之都是鸟,或者说食肉的猛禽。

二者结合,“难”的意思是“鸟啄为刑”。

按此解释,受这种刑的人,才是真的“难”。

参考:

1.堇:http://www.toutiao.com/article/7176139041279132221/

2.鸟、隹:有趣的汉字之“雄”82|它最开始说的是公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