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十大元帅是解放军高级将领中资历最深、功劳最大的10个人,他们在党史上几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他们当中甚至还有人当过中央政治局常委。

但是却有这么一个人,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的时候却仅是上将,要知道他比9位元帅都更早成为政治局成员,此人正是周纯全。那么为何这样一位履历资深、战功彪炳的解放军高级将领,最后却只被评上将军衔?

首先我们简单地来介绍下周纯全。从他的履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绝对是个老革命。16岁的时候,就在汉口织布厂参加过由我党所领导的工人运动,1926年11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要知道他当时年仅21岁。

而在1927年11月,周纯全又参加了黄麻起义,仕途一片光明,在1930年成为了中共鄂豫皖边特委常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局局长,负责的是对中央领导的日常保卫工作,这足以看出当时中央有多么重视他。

在长征开始前,周纯全已经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担任过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兼川陕游击总司令等重要职位。

在长征开始后的1935年5月,他曾亲自率部参加过长征,并于8月被增补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红军总政治部的副主任......

——要知道,此时很多我们未来元帅,现在也只不过是师团级干部而已,那时其实也只有朱老总算得上能够稳压周纯全一头。

可是任谁也没有想到,1935年8月恐怕是周纯全一生中政治生涯巅峰了。因为在之后十余年内,周纯全一直负责的是后勤保障工作,基本上再也没有参与到一线部队指挥中。当然,这里面有偶然,也存在必然。

首先周纯全能够在1935年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其实与当时局势是有着直接关系。在1935年红一、红四方面军刚刚会师,而那时红四方面军在实力上是要比红一方面军还要强上一些的。

所以为了团结党内的各个派系,周纯全这个红四方面军的重要人物也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

后来红一、红四方面军分兵,红四方面军在某些人的带领下,想要打进四川建立新根据地,但这与中央所提出“打到陕北建立根据地”的战略计划相悖的。而当时周纯全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以及红31军的政委,算是错误路线的支持者。

可是事实证明,想在四川开辟根据地的策略并不切实际,虽然四川处于军阀混战的阶段,但是地方军阀所拥有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所以红四方面军在远征四川过程中承受了巨大损失,最终被迫离开四川,重新走上向陕北进军的道路。

但是此时有些领导人依旧拒绝承认错误,一度宣布要另立中央。虽然这个阴谋最终被挫败了,红四方面军也成功抵达陕北,但是张国焘却在1938年的4月趁着祭黄帝陵的机会逃出了陕甘宁边区,直接投靠国民党。

要知道张国焘可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党内影响力不容小觑。作为他曾经支持者的周纯全,发展自然也会有一定影响。

在事件逐渐平息后,周纯全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陕北公学的生活指导委员会主任、政治部主任。

要知道周纯全早在1935年的时候就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却明显被边缘化了,连指挥一线作战部队的资格都没有,此时很多后来成为元帅的高级将领,不管是在职位上,还是论影响力都已经反超周纯全。

后来周纯全被任命为抗日军政大学的第一分校副校长、校长,在之后数年一直从事后勤补给与军事教育工作。在解放战争爆发后,周纯全又成为中共辽南省委副书记,负责的是前线部队组织后勤补给。

在建国后,周纯全又负责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工作,也是在此时他得到彭德怀的支持。因为抗美援朝时,志愿军后勤补给线,一直遭受美国的狂轰乱炸。

而周纯全这个后勤组织者为了能够把补给运到前线战士手中,确实想过很多办法,所以立下不少功劳,这也是彭德怀愿意帮助他的原因。

在1955年,周纯全因为极老的资历以及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后来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所立下的功劳被授予开国上将,并且升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监察部第1副部长。

他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届委员。只不过可惜的是,他还是因为早年的错误关系以及自身性格等原因,没有能够走入最高决策层。

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结束后,他就长期担任中央军委监察委员会委员,数十年都没有挪过窝,直到1985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

不得不说周纯全的一生是十分令人唏嘘的,他本来有着很好开局,却因为一时犯了路线性错误,给他后来政治生涯带来了一定影响。但是作为一位开国上将,他在战争时期为祖国立下的历史功绩应该被铭记。